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魔力小说网 www.mlxs.cc,炳辉叶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且是大为不妥。尽管有不同声音,但据了解,目前,当地政府已把“金榜”文化和当地的民居民俗一起,列为旅游规划的重点项目,即将进行更大规模的开发。

    香港大学来内地招生已经有几个年头了,最近成为热点新闻是因为他们把各省市的状元用高额奖学金等诱惑给录取走了,国内媒体称为“掐尖”并称北大清华因此沦为二流。香港大学对各省市状元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用非常优厚的条件来吸引状元,例如今年的山东理科状元,一个女生,被香港中文大学给予50万港币,四川理科状元也被该校颁发50万港币,还引起了香港多所高校对该生的争夺。香港大学这样做,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效应呢?难道只有高考状元才是出类拔萃的人才吗?高考的榜眼,探花,也就是省第二名,第三名,乃至第十名就不是人才了吗?

    香港大学的做法,客观上强化了大陆学生对分数的崇拜,你是高考状元,就能获得50万港币,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差一分你不是,就没有,香港大学把分数的重要性炒作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省市状元在经过几年的媒体低调宣传之后,再次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成了千百万学生神往的,无数家长羡慕的成功典范,这无疑极大地强化了应试教育的观念,死读书,考高分,更强烈地成了全中国学生的共识,而所谓素质教育,所谓创新精神,更没有认同了。这是一种媚俗,表明了香港大学急于炒作自己,提高在大陆学生中的知名度,赢得一流生源的心态,这应该和重视学术创新,重视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的香港大学的理念不符合的。

    某地两所重点高中去年就为“状元”究竟属于谁的问题,打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口水仗。一所高中抢先发布了状元出自本校的新闻,另一所马上对媒体称,自己有一位考生的总分被算错了,经过重新计算后的真实分数,比上述高中的第一名还要高出一分。围绕分数究竟是刚开始计算有误,还是后来被做了手脚,两所高中随后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媒体步步跟进,不断推出“重磅新闻”终于使这场争论成为当地居民街谈巷议的焦点话题。清华大学一学生弃学失踪近两月,他却曾是高考状元。据清华大学老师介绍,谭金平同学性格孤僻、做事执著,2001年考入清华,入学成绩在系内名列前茅。但到2002年,220名学生中,谭金平名次下降到200名左右。2005年,谭金平因学分不够被延时毕业,后来便失踪了,非常可惜!

    今年来,许多朋友们都在关注高考、中考,关于高考移民更是在这几年就引起诸多争论,今年,海南省高考状元被取消录取资格,此现象一;著名法学学者贺卫方拒绝招收硕士生,此现象二;著名画家陈丹青因招收不到满意的学生向清华大学辞职,此现象三;上海某大学讲师因没有发表一篇论文而至死未能评上教授,而该教师却因授课好而闻名该校,此现象四;北京某大学欧阳教授以试题换身体交易,此现象五;上海某大学陆教授嫖娼,此现象六;湖南某大学一教授因直接翻译外文材料作为自己的文章发表后因剽窃被处分,不到半年再次出现同样情况,此现象七;在韩国召开一次学术探讨会,我国两名教授向大会递交了同一篇论文,而该论文却均非二人所写,此现象八;在许多高校的考试中,包括平时的期末考试,计算机考试、外语四、六考试,硕士生入学考试、没有一块清静之地,此现象九;小学大叫素质教育,初中高中大搞应试教育,此现象十;小学语文卷中国人搞不懂,四六级外语卷外国人搞不懂,此现象十一;某县教育局下令该县实验小学今年只招收政府机关子弟,此现象十二等等,令我们震惊,现象之后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今年读者刊登了韩先生的一篇文章世上已无蔡元培,谈到大学的精神,谈到蔡先生倡导的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实际上我们不仅仅是因为少了一个蔡元培,而是缺少了那样的一种精神!

    把媒体近几年所有的教育报道放在一起看,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在谈到素质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时,他们会痛切地反思只重分数,不重能力的“应试”教育;但每到中考、高考结束,他们又会沉迷于“状元情结”而难以自拔。而且每次都言辞恳切,诲人谆谆。报道上的自相矛盾,媒体不是不知道,记者本人也不是不知道。但他们认为必须这样做才能吸引更多的眼球,至少不至于因为不做状元报道被竞争对手抢走读者。虽然他们也知道,报道的最大受益者,是提供“状元”线索的学校——他们因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择校生,收取更巨额的“择校费”但从众和迎合读者的心理,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充当抬轿者。当然,或许媒体自己也有直接的利益考虑。这是我们教育的心痛也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今年的高考又来了,我们真诚希望媒体能爱护我们的学子,救救我们的考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