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魔力小说网 www.mlxs.cc,芦野侠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月儿爬出树梢时,一条人影从黑暗中跃起,那身形之快,足令人乍舌。此时那人双臂一振之间,人若脱弦之矢,在月光下化成一道灰影急驰而过。

    渐渐他出了城区,进入郊外山地,益发毫无顾忌,把轻功尽量施展,全力施为,端的有如乘风御气,势奔雷电。

    这人正是文玉宁。他在探明了“浩秋寺”地点后,连夜赶去要寻那“雨云僧”此时他从感觉中感出似已快到听人说的寺前山涧,不由渐渐放慢了脚步。

    果然,转角处一道山涧横于眼前,宽约数丈,在月光下映着点点银光,文玉宁一提气,身形平平稳稳地飞踱过去虽然甚是缓慢,但那份平稳潇洒,正是天下第一高手门下的特色。

    文玉宁才一落地,忽见左面树丛中跃起一条人影,形色甚是诡异?

    文玉宁身有要事,本待不理,正要起步,忽闻左方传来一声轻叱,接着呼呼几声,似乎有人在动手。

    文玉宁估计至少在十余丈之外,而发招所带风声竟清晰传来,可见动手者之功力不凡。

    这一来,文玉宁再也忍不住轻轻向左面一纵——

    这一纵因恐跃起为人发现,所以是贴着地皮纵出,但竟落在二丈开外。

    再向前摸索数丈,果见远处二人在草地上交手。

    虽说距离尚有三余丈,但文玉宁已看出动手二人为一少女及老者——

    但都不是方才所见的那人,尤其令文玉宁惊异的是两人身形均甚熟悉。

    那老者双掌翻飞,完全控制战局,掌风震得那少女衣袖腊腊作响。

    那少女仗着轻功神妙,在老者掌风下闪退自如,虽然还击不易,但自保有余,有时剩隙攻出两招,招式精妙无比,只是功力太弱,均为老者以凌厉掌势化去。

    文玉宁见那少女虽然处于下风,但心中暗暗称奇,那少女之轻功招式均透出一股阴柔之气,却是神妙无方,有些地方似乎精奇尤胜本门。

    只是她的功力却浅得和她的招式大不相称。

    这时那老者见久战无功,忽然大喝一声,双掌一收之间又猛然地发出,一先一后,缓缓推出,喝道:“小妮子还不与我倒下?”

    文玉宁见那老者这招一前一后递出,用劲好不精妙,不禁心中暗为少女思筹解破之法。

    那老者此招妙在双掌一先一后,但后掌之劲却先到,令人防不胜防。

    文玉宁直觉地知道只要不顾敌式,左手一扬直取敌目以守为攻,即能破去此招。

    但蓦地一想不对,这要以自己功力才能如此。

    这少女功力太浅,岂能如此迎敌?心中不禁暗叫要糟。

    哪知定目看时,那少女轻笑一声道:“大叔!未必哩?”

    只见她双足倒退,上身平稳不晃,从容地竟从对方两股一先一后的劲力中退出。

    文玉宁见那少女虽是退后,但步履间稳含玄机,似乎妙用无穷。

    而且那少女步伐虽快,却如行云流水,美妙已极。不禁暗中大赞。

    这少女声音好听至极,文玉宁陡然一惊暗道:“难怪看来身形好熟?原来是她!”

    敢情他已发现那少女正是日前路上所遇的那位少女。

    再一看,那老者正似是在“绿水村”前所见之渔翁。

    这时文玉宁暗中笑道:“这少女好生天真,对敌之际居然唤对方为大叔。”

    这时,忽然林中“哗啦——”的一声暴响,一条人影如一朵乌云般盖了下来文玉宁一看便知,是方才所见行动怪异之人,再一看不由大骇。

    原来此时那渔人见自己满心料定,必然得手的绝招,竟为对方轻轻易易闪过。

    不由杀气骤起于是双掌拚力一击,料定对方必然不敢硬接此招,乘对方闪躲之时,左手向自己怀中一掏竟欲施出自己仗以成名的独门暗器——

    但是一-那间,正当那少女斜纵闪躲之时一条人影疾若奔雷地当头向地击下!

    渔翁一看便知自己暗中埋伏隐藏的伙伴,早等得不耐烦,已现身出手。

    这时见少女上纵之势未懈,而自己伙伴一掌如风已自劈下,深知伙伴掌上功力,这一下对方不死即伤,当下也不再施暗器,高声喝道:“老张,这娃儿王爷要活的!”喝声未已,一声大喝,一条人影宛如流星般自黑暗中飞出,单掌微吐,迎向自己伙伴——

    “碰——”的一声,那人影落在地上,自己伙伴却连连倒退才立定地上。

    再看那少女也踉踉跄跄退了数步才拿稳马步。

    敢情那少女为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所救,但仍为震到一点,是以跄跄踉踉。

    这一下可惊坏了那渔翁?

    自己那伙伴“黑煞掌”张鼎,以掌力雄厚闻名武林,怎么被来人轻轻一击就败下来,那么来人必是前辈高手了!

    当下向那人抱拳道:“在下‘瀛江钓叟’这位是敝友‘黑煞掌’张鼎,与这位姑娘间有点小梁子,前辈‘咦?’”说到这里,竟愕住了——?

    敢情他发觉这“前辈”乃是一个英俊少年——正是文玉宁。

    文玉宁见二人武艺高强,此时又听渔翁自报名号,料知二人必是武林成名人物,只不懂为何刚才大吼什么王爷要留活口。

    一种扶助弱者的心理立刻升了起来,他关切地向那少女问道:“姑娘,你可受了伤——”

    那少女也发觉文玉宁是日前路上所遇男子,这时她对文玉宁微微一笑,道:“我没事!”

    文玉宁转身又向那两人道:“在下文玉宁,久仰二位大名,只是两位与这姑娘间的梁子可否看在在下薄面,就此罢手?”

    文玉宁自以为这番话说得甚是得体,可是听在这两个老江湖耳朵里,一听便知是个初出道的小伙子。

    但心中却暗暗嘀咕,怎么这些少年一个强似一个?

    又是那“瀛江钓叟”开口道:“文小侠有所不知,咱们与这姑娘间本无什么过节,只是受人之托,不得不忠人之事,其中详情,就是在下也不清楚,今日若是仅凭文小侠一句话,便就此罢手,咱们回去怎生向主子交代?”

    老江湖究竟不同,这一番话教文玉宁难于回答。那少女却道:“两个老人家合力欺侮我一个人,也不算算自己有多少岁数了,羞也不羞?”

    这少女声若银铃,虽是天真得紧,但却教两个老江湖甚是难堪。

    那一直未开口的“黑煞掌”这时阴侧侧地道:“若是文少侠定要伸手拦这门事儿,咱们还要领教领教!”敢情方才他输得甚是不服。

    文玉宁正感无言可答,这时听“黑煞掌”张鼎此言。

    不知怎的,竟是怒火中烧,当下答道:“文某也要领教阁下的‘黑煞掌’”文玉宁与这少女非亲非故,这争执详情更是一点不知,何况身上还有要事此时竟无由发火,欲与两个成名人物一拚,恐怕他自己也不明白这是什么心理吧那“黑煞掌”更不打话,双手一探,宛如毒蛇出洞般袭到文玉宁胸前文玉宁双足牢钉地面,双目凝敌势,宛如玉树临风,气度端的不凡。

    待那“黑煞掌”掌风仅差数寸文玉宁陡施金刚指法,如风般指向对方“玉枕穴”

    这一手无论时间、距离都算得妙极。

    只见“黑煞掌”张鼎闷哼一声,硬撤掌势,但却随势一翻,又倒劈下来呼呼带风,劲道十足。

    文玉宁单掌一圈,右指又出,逼得张鼎又得换势。

    一连三招“黑煞掌”一招强似一招。

    但文玉宁始终牢钉原地,一一闪过,而且守中带攻,的是气势威猛。

    那渔人一见伙伴失利,竟不顾江湖规矩,暴吼一声,加入战局文玉宁双掌翻飞,对两人招式尽接过来,偷眼一看,那少女这时却一纵逃走。

    文玉宁见少女不顾自己而逃走,不仅丝毫没有怪怨,又而暗道:“正是!应该赶快趁机逃生,免得自己分心。”

    若说那少女在这时单独逃走,端的不对,但文玉宁却处处为她着想,难道仅是出于抑强扶弱?

    文玉宁此时心中一放,施展绝技,一时人影翻飞,尽是进手招式。

    那两人见正点儿已逃,不愿再与文玉宁缠斗,两人一打招呼,便欲退走。

    文玉宁却一昧施展师传神拳,一片拳影罩向两人,全是奇招妙式,两人功力虽高,但面对这平生未见的拳式中,一时只能自保。

    再斗片刻,两人凭着功力经验,渐渐扭为平手——虽然仍是万分吃力。

    而文玉宁却像轻描淡写般潇洒自如。

    忽然,又是一阵清亮的钟声传了过来,文玉宁陡然一惊——

    想起自己身负要事,竟在此与两人无谓拚斗?

    自料那少女早已远去,两人无法追及,当下双掌加力一逼,然后一纵跃起数丈,如流星般翻落树丛之外。

    不说“瀛江钓叟”和“黑煞掌”愕在那儿发呆。

    且说文玉宁一急之下,施展轻功向“浩秋寺”赶去。

    “浩秋寺”是个古老而不大的寺庙,这时钟声已渺,周遭一片宁静。

    这古-的黑影儿在夜色中显出一份肃穆的气氛。

    文玉宁下意识地放轻脚步,缓缓走近只见一块大横额上刻着斗大的“浩秋寺”三个字,那木横额彷似经年风吹雨打,已是朽烂不堪。

    文玉宁夜中来此,原想先乘黑夜探视一下,哪知到此一看,分明是一个极平常的寺庙,和尚们都入睡了——除了打钟的更夫。

    这时,忽然一声长叹划破这宁静的空间。

    这叹息声是如此苍老,简直不像是一个还有活力的人所发。

    但文玉宁却并不感到阴森可怕,反而向发声处纵去。

    那是寺庙左边的一间房屋,这时忽然屋内灯火一亮,是被人点亮起来。

    文玉宁伸舌点破纸窗一看,只见一个枯瘦的老僧盘坐床上,那老僧白髯过腹,脸上皱纹累累,这时端坐不动,好象死人一般。

    这时那老和尚忽然又是一叹,喃喃自语道:“蓬莱此去无多路,看来老衲今夜就得西归!难道师弟所算不灵,竟使此一代绝学随我而入地下,唉”

    文玉宁一听他说“师弟所算不灵”心知所谓师弟必是指白云僧,而这和尚九成是牌中所云“雨云僧”了,当下决定立刻越窗而入。

    那老僧完全是一股精神力量,才使他而已枯的油灯支持到现在,这时忽然一股风声,微睁双目,却见床前立了一个英俊少年,一时不禁大惊。

    哪知那少年忽然躬身施礼道:“大师法号可是上雨下云!”

    老僧微微点头。

    少年忽从怀中取出一块非金非石的小牌,恭声道:“弟子文玉宁应此牌笺语而来,不知”

    那“雨云僧”一见此牌,宛若从绝望中见到一丝生望,生命的元气支持着他垂死的身体,登时活气盈然,颤声喃喃自语道:“我佛慈悲,天不绝斯学。”

    他看到此牌,心中激动已极,连文玉宁是怎样进来的也没有问,忽然地对文玉宁道:“文施主,且先听老衲言——老衲及是昆仑派掌门师弟——”

    原来昆仑派在百前乃是武林一大主脉,代代能人辈出。

    传到第十四代上,为了镇山之宝“紫明宝珠”为“大凉派”所夺,双方在秦岭乱云峰上引起一场Ч盼醇的惨烈决斗。

    昆仑派十多个高手竟在此役中同时殉身。

    仅掌门人“千手如来”冯民和仗着一身绝技,双掌连毙“大凉派”高手五名,又拚着自己重伤将大凉派掌门人毙在自己独门暗器“定阳金梭”上,然后冲出重围如飞而去。

    从此江湖上不仅未闻昆仑派,就连大凉派也是一蹶不振。

    一般人都以为“千手如来”必已故去。

    世事难以预料,谁又会想到“千手如来”冲出敌围后,不仅没有死,而且更将一身功夫练到登峰造极,却又遭到一次更惨重的打击呢!

    “千手如来”冯民和是一个极其坚毅的人,昆仑一门,秦岭一战之后,菁英全失。

    眼看祖师爷数百年的心血即将毁于一旦但他却暗中自助,决心把一身功夫加倍勤练,并要觅一个资质超人的弟子倾囊相授,使昆仑绝学能一脉传下去。

    在他隐居苦练本门绝技的第五年后,他终于找到了理想的传人——

    一个月夜,他路过衡山,适逢匪盗打劫人家——

    那户人全家尽遭杀戳,房屋亦为烧毁。

    见此“千手如来”正叹息间,忽闻一声儿啼啼声宏亮之极。

    当下心中不禁大奇,走入废墟中一找,果见一个男童被覆盖于大水缸下,竟免于此灾月光下细看时,那小孩眉清目朗,骨格秀奇,竟是练武上上之资!

    “千手如来”不禁抱着小孩仰天喃喃祝祷,感谢皇天不负苦心人,自已一身苦练绝学终遇传人!

    “千手如来”对那小孩身世不明,仅知其姓李而已。

    当下把他带回深山,取名李启承,暗中含有靠他将昆仑绝学承先启后,发扬光大之意。

    李启承确是一个上好奇材,不仅悟性颖慧,而且意志坚决,只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在深山中“千手如来”和他相处十余年,除了觉得他对自己执礼甚恭外,总觉对他尚欠更深的了解。

    到了第十五个年头上,李启承已是一个年及弱冠的青年。

    昆仑一门的绝学已是几乎尽得真传。

    除了“千手如来”在秦岭战后苦思而得的心法外,其它差不多都有了七成火候。

    “千手如来”本来在武林中即以暗器称着,其收发暗器的手法,的是武林一绝。

    秦岭一役后“千手如来”除了将自己暗器身法更锻练得炉火纯青外。

    又苦思本门剑法之弱点,及融合“大凉派”剑招之长处,独创了一套剑法。

    此时一方面由于李启承功力不足,一方面也由于自己对这衣钵弟子的性格,始终摸不清楚,便令李启承下山行侠一年,自己却暗中观察。

    那李启承下山后,确曾干了几桩称得上侠义的事,传到“千手如来”冯民和的耳中,确令他欣慰异常。

    但是半年后,冯民和突然发觉李启承行动有异,于是开始暗下注意。

    原来“千手如来”发现李启承常和一些行迹可疑的人物交往,经暗中打听下,得知其中一部份人为镖局人士,另一部份人竟似与官衙有关,这一下,更令冯民和生疑。

    需知昆仑派八大门规第五条就是“戒仕”门人弟子绝不得与衙门打上交道。

    “千手如来”虽不信李启承竟敢才下山就违背门规,但心中却也疑窦难消。

    那时节正是大明王业始定,天子朱洪武大封诸候。

    虽说诸候都是皇室兄弟亲戚,但却更是勾心斗角,暗中各树势力。

    其中一些聪明的诸候竟想到拢络江湖人士为他们救命。

    于是在重酬高官的诱惑下,不少醉心功名的武林人士都为官家拉拢。

    “千手如来”万料不到自己满腔心血,培育出来的徒弟竟是一个热衷名利的小人,更想不到他下山不及一年,已与官家混成一片。

    究竟纸包不住火,终于一天——“千手如来”发现了这个秘密。

    他以上乘轻功潜入官府密室,偷听到他徒弟和官府中人的对话——

    “凭老弟这副身手,莫说王府中侍卫无人能及,就是江湖上前辈高手,依我看来也很少有及得上老弟的哩!”一个尖嗓子的人笑说道。

    “明日老弟在“燕王”前露一手,保证侍卫领班之职非老弟莫属哩,哈哈”又是那尖嗓儿的人道。

    “小弟不敢忘王兄引荐之情”

    “千手如来”冯民和听到这里,宛如千斤重锤猛击头上,一时昏昏沉沉,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绝望说也奇怪“千手如来”并未勃然大怒地跃下找逆徒算帐,他勉强定了定神,悄悄地离开。

    毁了他?他可是自己一生希望所寄托啊!

    可是,可是昆仑派绝不能容得如此败类!

    败类!败类!昆仑派宁愿绝传也决不容留此弟子!

    “千手如来”一直矛盾着,若真叫他立刻就此回去斩了李启承,他又的确做不到。

    李启承自幼跟着自己,深山习艺的情形一幕幕浮上脑海——

    “我得给他一次机会!”“千手如来”坚决的自语。

    眨眼间,一年过去了,李启承仍像没事人一般的样子,再回到山上,想得师门最后绝学。

    “千手如来”虽然忍着一肚怒气,但此时一见李启承面,再也忍不住,当下一肚子怒气像火山般爆发出来。

    也是冯民和爱徒心切,这顿发作端的声色俱厉。

    李启承是个城府极深的人,这时一见师父形色,便知自己行动必为师父目睹,无法抵赖,心中又想得昆仑最后绝学,当下装得神色大变,无限悔恨的样子,但始终并不出口讨饶。

    “千手如来”最爱李启民这种沉默寡言的性格,这时见他一声不响,面现悔色,心中先自消了几分怒气。当下命李启承面壁一年,好好思过。

    李启承虽是心中大急,但面上装出感激流涕的样子,心中却暗自盘算。

    原来“燕王”朱棣是个雄才大略的野心者,见李启承这等人材武艺,暗中起了拢络为自己心腹的计划。

    这一代枭雄眼光何等锐利?在李启承酒余兴起之际,暗中摸出他的本性及弱点。

    “千手如来”对这徒儿爱护之极,又加李启承对他恭谨有加,竟被蒙了十余年未发觉他的本性。

    而“燕王”是存心要寻李启承的弱点加以利用。

    又当李启承酒后放肆,极易显出本性,是以一来即为“燕王”看出他热衷名利,喜人捧赞的弱点。

    果然在厚利高官诱惑下,短短数月已自成了“燕王”心腹卫士。

    他临回山时曾与“燕王”约定半年,不论如何必要回来一次,届时“燕王”还有一桩重要工作派给他做。

    所以他见师父已全然洞悉自己秘密并令自已面壁一年思过,心中确是焦急万分。

    正当他心中极端烦燥时“千手如来”又过来对他狠狠训斥一顿。

    李启承急上加怒,暗中道起了杀机!

    黑夜笼罩着大地,山中一片寂静,大地在酣睡中。

    一切显得那么恬静,但这平静中却令人感到一种异样的恐惧!

    “千手如来”安详地在石床上入定,匀均的呼吸声不时传来,一方淡淡月光照在灰色的长袍上。

    忽然,那一方月光为一个黑影遮住,石床前站着一个高大的黑影。

    那黑影悄悄站在床前,双眼盯住“千手如来”安详的脸,脸上表情变化不定,一会儿阴森可怕,一会又显出悲痛懊丧。

    最后,脸色又转为狰狞可怖,头发根根倒竖,忽然伸出右手,中食二指曲弯如粒以极缓慢的速度慢慢向“千手如来”双目挖下!

    双指离“千手如来”双目不过三尺光景,李启承双指一分一分地下降,背上冷汗如浆,双指也是颤抖不已。

    这时李启承脑中充满的是一股态态的火焰——兽性的火焰,眼中什么也看不见,只看见自己抖颤的双指一分一分的下降,下降——

    最后,他的双指离“千手如来”双目不过三寸,却停止了下降。

    他知道师父虽在入定,若是自己行动稍带风声,必然将他惊动,是以用最缓慢的速度徐徐下降。

    但是现在,他忽然停住了,一张慈祥的脸孔透过眼前火烈的兽焰,映入眼帘,他竭力使自己不想这些——

    想想那“燕王”府中的金碧辉煌,想想自己锦衣玉食的高官,那醇酒、美人忽然“千手如来”眼皮似乎动了一下,李启承一颗心几乎跳出口腔,猛一吸气,双指如箭射下——同时一个“金波倒穿”跃后丈余——

    一声惨叫,冲破这一潭死水般的宁静。

    “千手如来”双手猛力一击,石洞顶上立刻被掌风劈下无数碎石,却都落在自己身上。

    淡淡的月光下“千手如来”双目已成了两个血洞,他扶着床边站着,狠狠地迸出几个字:“启承你好狠!”

    李启承躲在一隅,一声不发。

    “千手如来”双目失明也不敢妄动,静静侧耳倾听。

    李启承缓缓蹑足走过来,由于散尽全身功力,和平常人一般慢慢蹑足行走,是以“千手如来”不易发觉。

    走到他身旁两尺近才驻足不动,忽地手一扬,一颗石子带风向“千手如来”左侧打去,右手骈指如戟却向“千手如来”右边“笑元”穴点去这“笑元”穴是人身死穴之一,被点之人,饶是武艺高强,在数日之内必然死去。

    除非有内功高深的人以本身真力强行打通才有救。

    且说“千手如来”强忍怒痛,侧耳倾听,虽是含劲未发,其实有如一张紧绷的弦,随时一触即发。

    李启承左手抖出的石子带着一股风声打倒,冯民和立刻两掌奋力一击哪知一击出忽感右面为人所袭,心知中计——

    闷哼一声——硬生生将击向左边的劲力拉回,向右面击去双掌才收回递出,右肋已被一股内家劲力触及,身形立即软麻下去,双掌才递出一半,就软绵绵地垂下。

    虽说如此,那股掌风仍把偷袭得手的李启承打出丈余,撞在石壁上。

    李启承只觉血气翻腾,心知受伤非浅,一时连忙运气压制住那口即将喷出的鲜血。

    “千手如来”冯民和知自已“笑元”穴被点中,老命必然难保,一时心中反而平静异常,跌倒地上一动不动。

    忽然,洞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李启承不禁大惊,心想深夜荒山中居然有人走来,必有蹊跷?连忙一跃从侧门穿出躲在石后偷看。

    只见脚步声近,一个老僧急急走了上来,在石门前高呼:“师兄,师兄,是小弟雨云。”

    李启承一听此僧竟是师父之师弟,虽然从未听过有这样一个和尚师叔,但是见那老僧仙风道骨确是一个高人,吓得冷汗直流,一动也不敢动。

    那和尚叫了半天门,才听见里面一声长叹,不由大惊,一推门,竟呀然大开,于是启步入内——

    李启承一看机会难得,拚命一跃而起,竟冲上六七丈,几个起落已消失在黑暗中。

    老和尚一进门,见师兄倒在地上,借着月光一看,竟是满地鲜血,想起方才听到的一声惨叫,不禁毛发竖立,忙颤声问道:“师兄,你——”

    “千手如来”听到老和尚叫门,已知是师弟“雨云僧”但知“雨云僧”不会武艺,旁边还有一个逆徒躲在洞外,定然会连“雨云僧”一起害了灭口。想到师门不幸,出此败类,自己受害还要连上师弟,不禁长叹一声。

    正在思筹救“雨云僧”之策时,忽闻洞口风声甚急,知李启承竟匆匆逃去,这才想起李启承并不知道师弟不懂武艺,必是吓得遁去。

    心中一放,正要开口“雨云僧”已进来相问。

    这一阵紧张“千手如来”竟忘了本身痛苦,背上冷汗却已湿透长衫。

    这一时抬头“雨云僧”又是一声惊呼,敢情他已发现“千手如来”脸上两个血洞!

    “千手如来”此时反而平静之极,苦笑一声道:“师弟,快来,愚兄有事要拜托你——”

    那“千手如来”是昆仑掌门,他有两个师弟却是佛门弟子,一个是“雨云僧”一个是“白云僧”皆非昆仑门人,是以不谙武功。

    只因冯民和曾拜两僧之师为师,学习佛理,是以三人成了师兄弟。

    “千手如来”一面含下药丹止血,一面将一切告诉师弟。

    “雨云僧”听得不住口宣佛号道:“难道师兄之穴道无人解救得么?”

    “千手如来”长叹一声道:“若以一个身具上乘内功的人肯为愚兄救治,并非无望,只是愚兄最多只能支持五日,如此深山中唉,还是准备后事罢。”

    “雨云僧”想凭现下二人,十日也走不出深山,不禁默然。

    “千手如来”道:“师弟,请你到我石床下拿出那个酒坛来。”

    “雨云僧”见他此时竟要喝酒,不禁大奇?

    但仍到床下一看,果然有一个旧酒坛,用泥巴封密着。

    “千手如来”接过酒坛,打碎封泥后,坛中竟无滴酒,倒是掏出一个布包来,对“雨云僧”道:“师弟,这里是昆仑全都心法,以及一点愚兄自己的心得,留在世上与其将来为歹人所得,倒不如将它烧了省事。”

    “千手如来”灰心之极,竟欲将昆仑绝学付之一炬。

    雨云大惊道:“师兄万万不可如此,难道师兄忍见祖师数百年心血付之一炬?”

    “千手如来”道:“唉,昆仑气数已尽,此书留在世上,若为歹人所得,岂非更不得了?就是愚兄做千古罪人对不住祖师,也只好如此了!”

    “雨云僧”知他思想已入偏激,不禁大急,忽道:“难道那逆徒就让他从此逍遥么?”

    “千手如来”一想之下,也是默然。

    “雨云僧”想起刚才师兄说“昆仑气数已尽”的话,心想师兄平日豪气干云,坚毅无比,此时竟委之气数,可见灰心已极,念思及此忽然灵机一动——

    于是——说道:“白云师弟说:‘他说昆仑气数不仅未终,而且——而且有异才辈出,使之发扬光大呢!’”“白云僧”极精术算,所卜之数,灵验至极,就连“千手如来”一向也极信服,此时“雨云僧”见冯民和灰心之余,惟有如此才能打动他,是以谎称白云师弟云昆仑气数未尽。

    冯民和闻言神情似乎一振,抬头道:“师弟此话可真?”

    “雨云僧”一生不打诳语,此时不得已骗了师兄,心中极为不安“千手如来”脸上虽是两个血洞,但他犹觉两道锐利的眼光直刺心房。此时硬着头皮答道——

    “怎的不真?”

    “千手如来”仰天不语,半晌才道:“唉,昆仑命运只好委诸上苍了!”

    过了一下又道:“但是如果到师弟你坐化之日仍未见有缘者来,则请师弟将此包毁去!”

    言下坚决之极。

    “雨云僧”见“千手如来”既答应暂时不毁,当下连声答应。

    虽说“千手如来”说自己只有五日生命,绝无侥幸之理。

    但“雨云僧”仍坚持要他下山求救。

    “千手如来”先是不肯,后来经不住师弟一再苦劝,便点首答允。

    此时“千手如来”冯民和武艺全失,有如常人,是以和“雨云僧”二人走了两日,仍未走出三分之一。

    “雨云僧”明知无望,但仍安慰“千手如来”继续前行。

    这第三日,来到山边绝壁边“千手如来”忽然停下来休息。

    “雨云僧”见他驻足不行,也停身回顾。

    “千手如来”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盒,打开一看,却是空空如也。

    面色郑重地向“雨云僧”道:“师弟,这盒中本是一粒‘紫明宝珠’乃是昆仑门掌门镇山之宝,愚兄无能,竟为‘大凉派’所夺去,上次秦岭一战,昆仑菁英便为此珠伤亡殆尽,此珠始终未能夺回,若是苍天有眼,果如‘白云师弟’所言,有人继承本门,千万要他设法夺回此珠。”

    说完将小盒递给“雨云僧”

    “雨云僧”忽觉“千手如来”面色有异,似乎大异寻常,正待相问,忽然“千手如来”叫道:“师弟,你看——”

    “雨云僧”随他手指处一看,只见朝阳照处,山岚丝丝蒸散散,在峰峦间却隐犹现,端的美丽无比——且慢!心中电闪过一念,此时师兄双目已盲,哪能指我看些什么?竟也上当!立即回头一望——已是不及“千手如来”一声“师弟保重——”声中,已自纵身跃下峭壁。

    “雨云僧”虽早知师兄绝无生理,但此时在自己身边,眼睁睁看师兄跃下绝崖,心中难过已极,仰天喃喃自语,不知是怨天还是尤人?

    当日“雨云僧”对“千手如来”谎称昆仑气数未终,原是胡说一番,哪知后来会见“白云僧”时“白云僧”一卜课之下,道出昆仑气数确是未尽,那继承绝学之人似应出自庐山之中,而且课中说明“紫明宝珠”出世之时,即昆仑绝学发扬光大之日!

    “雨云僧”按课上所言刻了那牌子,藏在庐山中,重回洛阳古寺,静候有缘人。

    一年年的过去“雨云僧”已经愈见老态龙钟不堪了,可是那有缘人却如石沉大海,依然毫无动静。

    日前“白云僧”出外忽然遭到横死,更给这老弱不堪的“雨云僧”重大的打击。

    但是生命确是神奇难料的,他凭着“白云僧”的一句话支持着垂死的躯体,等待那有缘人,直到最后一刻——

    老僧说到这里,在那深陷落的眼眶中,竟缓缓滴下两行清泪,也不知是兴奋还是伤感。他再一抬头,注视这面前的少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神采秀俊而略带稚气的脸孔,一双含泪的眼睛,从那茫茫泪水中射出两道真挚的光芒——

    “孩子,你哭了——”两滴清泪滴在他那双枯竹般的手背上,他才意识到自己也是老泪纵横。

    更夫缓缓而有规律的击更之声传来,东方已有一丝曙光,老和尚满足而轻松地望了窗外黑漆漆的天穹,缓缓闭上了双眼。

    文玉宁感到一种从未有的感觉,突然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与世无关的人——千斤重担落在他的肩上。

    他恭恭敬敬地向老和尚的遗体拜了下去,他想:“这世上,大概没有什么值得他留恋的了——”

    东方天脚那一线曙光逐渐增强,文玉宁如一缕清?般离开了“浩秋寺”

    文玉宁挟着那包昆仑秘籍,在曙光下飞驰,他心中感到一种重重的压力,这压力几令他透不过气来,他一口气奔上一个峰头,才停足休息。

    黑暗中一股晨风吹来,令人精神一爽,文玉宁坐在一块山石上,解开布包来一看,见一部厚厚的皮纸书,颜色旧黄,封皮上“昆仑秘籍”四个篆字。

    文玉宁翻开一看,除了昆仑派练气扎基的功夫外,还有各种拳剑技艺的详细图解,都是昆仑数百年来的精华。

    文玉宁觉得有几套拳剑招式中颇为精妙,只是匆匆间不及领会。

    翻到大半本后,竟变成毛笔写在宣纸上的文字,细看下原来是“千手如来”自身苦练的心得,甚至那不传之秘的“河岳流云”暗器打法都详细记载其中。

    文玉宁本门拳剑功夫高绝天下,但对暗器一门却很少练习,只时见“千手如来”手着的暗器收发之秘,端的觉得妙不可言。

    另外轻功方面,文玉宁也有心得!昆仑轻功身法虽不比他本门快捷,但其中小巧轻快之处则似为本门所没有。

    文玉宁暗中思索那些招式中,哪些可以融入本门中而增加威力,一时去芜存菁,的确得益甚多。

    这时东方黑暗尽褪,两条红云中蓦地跳出一轮红日,霎时金波汹涌,气象万千。文玉宁收起“昆仑秘籍”走下山头。

    这时,远处“当当——”钟声传来,在晨风中荡样。

    文玉宁心知雨云老僧坐化之事必已为寺中僧人发觉,想来其遗体不久即将火化,心中不禁一痛。

    他与雨云老僧相见不过一夜,这时竟对他生了极浓的情感。

    “浩秋寺”的轮廓在晨曦中或隐或现,他不禁面对寺顶默默暗祝道:“弟子文玉宁必能不负老-师心意,重整昆仑声威,并查明暗算白云禅师之凶手,为之报仇!”

    文玉宁北上洛阳,终于探出牌中之秘,并获“昆仑秘籍”绝学。几天来将“昆仑秘笈”所载从头看起,因他自幼练得正宗内功,对此书中练气等基础功夫只要略一理解,便能融会贯通。

    至于后面所载拳剑中,虽然招式精奇不及本门,但有些狠毒招式确远非本门所及。

    文玉宁心中觉得这些招式虽然过于狠毒,但学了以后对别人所施毒招必能知彼知己,亦有益处。于是就暂时在洛阳住下来。

    但是练到后来,文玉宁心中忽然起了疑惑,暗中自言道:“这‘昆仑秘籍’绝学大概言之是属于阴柔之功,本门绝学乃是武林第一神功,拳剑招式皆是刚中带柔,奥妙无穷,但惟有内力却是一般纯阳之气,虽则刚劲无比,但似与拳剑招式不配,而且柔能克刚,若有一人练就和本门同等高深的柔功,岂不是必能胜过本门?”

    这本是极简单的问题,但文玉宁从小练武一直没有想到过。

    这时因练昆仑绝技,感到其中多为阴柔之劲,才引起这一疑问?

    但继而思索本门内力,用劲吐力之间,无一不妙绝人寰,毫无破绽,因此更令文玉宁困惑。

    这日文玉宁又跑到深山中练武,他先将本门内功溶于一套“双青拳法”中,拳招虽然简朴,但招招精湛。

    施以内劲贯注,待“双青拳法”最后一招“抱玉握珠”施出,文玉宁忽然猛提一口真气,运出昆仑内功,紧接着打出昆仑八式中的第一式“龙战于野”这本是极自然的变招,但到底文玉宁习练昆仑内功日子太短,未料匆忙一变之间,一口真气未能倒转七壑——心想这招“龙战于野”必然威力大减哪知两拳一合之间——“嗡——”地一声,发出极强的一股力道,隐隐暗夹风雷之声。

    这一来把文玉宁惊得呆了!

    再试几次将昆仑内力运用得当发出掌力,却远不及此招威力之半,心中不由大惑?

    无论文玉宁用本门内力或是昆仑内力发招,都不及这招“龙战于野”之威力,尤其奇的是由本门内功转至昆仑内功时,原应将真气倒行七壑,但此时必须仅将真气倒转六壑才能发出这神秘的力道。

    文玉宁将“昆仑秘籍”拿出再细细看了几遍,再反复演练仍是如此,心中虽是不明,但他乃是极聪明的人,心中料道:“必是有一种内功与本门内功合壁时,便能发挥最大威力。自己不过凑巧碰对一招罢了,但由此可见本门内功确是仍未达于最高境界。”

    自己从来隐约就有本门内功与其它拳剑招式不甚相配的感觉,此时益发确定。

    文玉宁此一无意中的发现,后来终将“春华上人”苦思二十年无法解决的本门内功问题解决。而将本门功夫达到了真正的所谓“炉火纯青”此是后话——

    次日,文玉宁信步提着行李,离开了洛阳。

    沿着洛水,看那鱼儿吹浪,鸟儿欢唱,一路上颇不寂寞,这时文玉宁已渐渐远离城市,进入旷野,端的是浩浩乎平原,一望无际。

    渐渐文玉宁感到有些口渴,于是停在河边,见那河水清澈非常,岸边芦草高过人头,倒映河中,景色甚是宜人。

    正欲弯身喝水之时,远处芦苇丛中,一阵“伊呀”之声响起,划出一条小舟来

    这时翠堤清流,一舟荡漾其中,益增明媚。

    文玉宁不禁坐在河边欣赏这大自然的美色。

    一定下足,一缕轻?般,一个婷婷倩影现在文玉宁眼前,间时耳中充满着那银铃般的语浪。每一个姿态,每一句声音,都在文玉宁的心弦上激起异样的震抖。

    文玉宁是一个不会矫情的人,这些日子中,每当夜阑人静或是独自沉思时,那可爱的影子立即浮上心头。

    “伊呀——”之声渐近,那小舟停泊在河中小洲边。

    文玉宁抬头一看,只见小舟上人竟是一个女子!

    那女子背对自已,手执两桨,一身深蓝衣裙,在如画景色中,端的飘逸不凡。

    但奇的是那女子虽然看来并不龙钟,但却一头白发,丝丝银发在河风中飘荡。

    忽然间——

    一双乳燕一先一后飞过船边,掠波而去。

    那女子缓缓回过头来!

    文玉宁见她面貌娟好,最多四十多岁,但是一头白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