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魔力小说网 www.mlxs.cc,大明江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WwW、qВ5。cOM\\”

    千古名邑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江苏省中部,东近黄海,与南通、盐城市交界;西通南京,与**、天长县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无锡市隔江相望;北接淮水,与淮阴市毗邻;中有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

    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尚书》等古籍均有记载,为华夏九州之一。春秋时期,扬州称邗。后,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越灭吴,地属越:楚灭越,地归楚。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汉代,扬州称广陵、江都,长期是王侯的封地。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景观盛极一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开始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繁华时期。

    为了改善和巩固民族关系,西汉元封六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嫁到乌孙国,比王昭君嫁到匈奴还早80多年。三国时期,魏吴之间战争不断,广陵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南北朝时期,广陵屡经战乱,数次变为“芜城”。但由于扬州人民数百年辛勤开发,经济地位在恢复中不断提高。北周改广陵为吴州。山东青州,兖州一带的移民南迁广陵一带,促进了扬州的经济发展。

    到隋朝时,隋文帝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隋炀帝开大运连接黄河、淮河、长江,扬州成为水运枢纽,不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对促进黄河、淮河、长河三大流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次序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隋炀帝三下江都(即扬州),后,被部下宇文化及所杀,葬于扬州城西北五里吴公台下。

    扬州自古为烟花之地,唐代大诗人杜牧就有“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之名篇,现时值春暖花开之机,扬州城内更是繁华景象。自永乐皇帝即位以来,励精图治,休养生息,人民安居乐业,扬州作为南方历来名城,更是经济繁荣,天下太平之象。虽然永乐一十九年,大明朝自应天府迁都北京,对扬州的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凭借南方人的精明能干,从事生意商贸,扬州成为南北两京必经之水路,也成为了京杭运河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扬州城北外,一艘官船正顺水而下,只看官船规模气势,就知是朝中大员南下,不过奇怪的是,虽然是官船,却不见兵卒把守,只见一群年轻的女子在甲板上轻歌曼舞。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琴声自官船邻甲板的一个船舱内传出,甲板上的女子就合着琴声轻唱南宋白石道人所填《扬州慢》。远远望去,那十来个女子各个身段妙曼,舞步轻盈,将一阙《扬州慢》演绎的淋漓尽致,彩带飘逸,蛮腰纤细,均非一般的庸脂俗粉。尤其是领舞的那个少女,更是水袖舞动山水失色,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待到琴声消歇,官船两边的其他船上始暴发出如雷的喝彩,此时,船舱中走出一位年近五旬的儒士,站在船舷前拱手示意,却不做言语。而那些少女们则依序退回舱内,休息去了。

    船随水走,转眼间,扬州城门已了然在望。放眼望去,一队官员正列队等候,不用说,也知道是等的是那官船上的朝廷大员了。此时,船舱内又转出一位年轻公子,身穿一袭黄白长衫,缚手站在儒士的后面,却也不做言语,只是默默地看着正在城门外等候的扬州官员。

    船刚靠岸,扬州知府姜霖就迎了上去,其他官员干吗跟在后头,惟恐落到后面。只见姜知府疾步上前拉着那儒士的衣袖,激动地说:“自闻得世兄这次辞官南下,我是日夜相盼啊,终于把世兄给盼到了。”

    那儒士轻抬衣袖,姜知府也知机放开了手,只见那儒士招过后面的年轻公子,转向姜知府道:“此乃犬子章其,自幼寄养于绍兴姑姑家中,前段时间刚好到京城看我,恰好可以随我辞官还乡。以后还望姜老弟多加照顾。”

    被称为章其的年轻公子走上前来,对着姜知府深鞠一躬,语言谦卑有加:“小侄金陵见过世叔。”

    姜知府右手抚上章其的左肩,轻轻地拍了两下,道:“哎,世侄都怎么大了,我们是不服老都不行了啊!过不了几年,我也该告老还乡了。”

    说罢,转过身去,将身后一众官员一一向儒士介绍。原来,这儒士乃当今大明朝屈指可数的大儒学家章默,任吏部员外郎,前段时间才辞官,决定告老还乡。而这扬州知府与章默是同榜进士,多年同朝为官,关系一直很好。因此,虽然说章默已经辞官不做,但姜霖还是用如此的仗势来迎接他。当然了,其他官员想得则不是这些,而是更为实际的以后自己的仕途,且不说姜知府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就凭章默的名望,说一句,也足以影响自己以后的前途。官去名在,此番辞官,皇上也是百般挽留不得而恩准之,还特赐黄金百两让章默重修南京老家府邸,衣锦还乡。

    自永乐皇帝恼方孝儒不肯为己所用,诛其九族后,大明朝就少有大儒,而章默是难得的一个识事务者。章默原为前皇朱允文旧臣,后归附当今皇上朱棣,也就是永乐皇帝。这些年,章默一直在吏部走动,后任员外郎,协助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吏的升降和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然而,近年来却因为不同意大明迁都而终被皇上疏远。在章默的眼里,南方才是儒家的根本,南方子弟多读经书,而北京乃蛮野之地,尤其是胡虏经常骚扰北方,所以一直不赞成迁都。然而皇帝有自己的眼光,只有迁都,才能够保证国家安定,才能够打击北方胡族,保证南方的繁荣昌盛。

    永乐一十八年,皇帝下令改应天府为南京,各部迁至北京,而在南京各部印绶上加上“南京”两字。第二年初,也就是永乐一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改南京为陪都。章默随皇上迁之北京,但家终在南京,故现辞官南下,是为回南京定居。

    *****

    说话一行人浩浩荡荡,进扬州城。因为章默打算在扬州小住月半,再行南下,故姜知府将章默一行安排在扬州寄情园内。因为章家随身携带着皇上赏赐的黄金百两,为了确保安全,扬州知府就派了十个兵卒作为护院,保护寄情园。章默早已习惯了这种走到那里都有地方官员接待,都有官兵保护,对于姜知府的安排,也就接受了,倒是章其还有点不习惯,在北京也就罢了,现在父亲已经辞官了,却还享受着这样的待遇,更主要的是,他自小寄居绍兴姑姑家中,自在惯了,很不习惯这样前呼后拥的场面。

    章默在大厅坐下,不见章其,就叫过管家章赣:“章赣,有没有见到少爷?”

    “回禀老爷,小人没有看见,裳小姐也在找他呢?”章赣也是年近五旬了,从小是章默的书童,后来章默做了官,也就一直跟在章默身边,一直都章家忠心耿耿。章家上下也对他十分的敬重,没有人把他当做下人使唤。可是不知为什么,章赣在章默面前,总是有一种敬畏的感觉,也许因为是章默满腹经纶,却很少言笑的缘故吧。至于裳小姐,则就是那个在船上领舞的少女,今年才十九岁,是章默妹夫秦石伏的妹妹的女儿,可以说跟他章默的关系是比较远的,但是因为章其一直寄居在妹夫秦家,也就跟上官裳认识了。

    上官裳的父亲上官非,母亲秦可音也就是秦石伏的妹妹。章家是书香门第,而上官家却是习武之人。上官非在武林中也算是一号人物,素有“南上官,北欧阳”之誉。“南上官”就是上官非,而北欧阳指的却是山东聊城的欧阳德。上官非已经是年过甲子,他三姨太生上官裳的时候,他已经是四十三岁了,上官裳简直就是他的心肝宝贝啊。因为虽然上官裳已经十九岁了,但还没有把女儿嫁出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