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魔力小说网 www.mlxs.cc,恩怨江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转念之间,又觉心灰意冷“盛情可感。不过,”他摇摇头说“无济于事。”

    “怎么呢?”

    “还有第二场、第三场。”朱秀才很惭愧地说“不瞒老丈说,文思钝拙;只怕完卷都很难。”

    “这话倒也是。等我来想一想。”

    吴老者心里在想,自己这份卷子一定是“贴”出去了——科场规矩,考场必须符合“程式”不中程式的,轻则看主司的宽严,卜自己的运气,可黜可不黜;如果情形严重,譬如白卷,或者写上些莫名其妙的字句之类,则在一场终了,一定出一张榜,将这些不中程式的试卷贴在上面。”由于这些不中程式的卷子,在内收掌官那里,便已黜落;而闱中用五色笔,内收掌官与同考官一样用的蓝笔,所以这一榜,名为“蓝榜”

    蓝榜贴出的举子,第二场就不能再入场;吴老者有心想替他下两场效劳,亦苦于不能插翅飞进棘闱。

    “也罢!我早说过,科场里有鬼。鬼使神差要教我跟老弟台来结这重出格的‘翰墨因缘’;那就只有这么办了。”吴老者放低声音招招手:“且听我说个计较。”

    吴老者的“计较”是舞弊。科场弊案,无代无之,而以明朝末年为尤甚;弊端百出,匪夷所思,最恶毒的是“割卷”与“换卷”因为这都是损人利己,伤阴骘的事。

    割卷与换卷,都要买通闱中执事。割卷须弥封房的书办下手,拿好卷子的卷面割下来,换到行了贿的坏卷子上去;张冠李戴,掠人之美,也就是巧夺了他人的功名富贵。

    换卷之法是,一面探明某一举子,笔下来得,必定可中;一面买通誊录生,等这本好卷一到,先压了下来,然后等坏卷子投到,彼此互换,坏的卷成好的,好的誊成坏的,与割卷异曲同工。

    到了清朝,由于顺治年间的辛百科场案,兴起大狱;雍正、乾隆两朝,又格外注意此事,所以科场风纪,远胜前朝。但亦很难做到弊绝风清,不过舞弊的方法已少到只有两种,一种是“买关节”一种“找枪手”

    “买关节?又称“买字眼”;大致是由房考官说知两个字,约定拿这两个字嵌在某一篇文章的第几句,什么位置,考官人眼便知,不管文章好坏,呈荐主考——当然,文章总要过得去,过于荒谬不通,主考坚持不取,亦是无可奈何之事。

    找枪手就是代考。这行买卖,有一项极巧妙的付款方式;大致是先付一小部分,余数等到榜上有名以后付清。不须合同,不须保人,只写一张借据;借到某人名下纹银若干两,准于某月某日全数清偿;立借据人具名必得加上一个街头:“新科举人”而日期则在发榜以后。这一来,如果枪手本事不济,不能为人猎取一名举人,则此“新科举人”的借据,显然出于伪造,立借据人可以不必还钱。如果取中了,新科举人哪怕家里再穷,总有亲友愿意在他身上“下本钱”枪手亦不愁会赖债。

    吴老者此刻就是要为朱秀才做一个不必写借据的枪手;愿意在下两场冒名顶替他入场。朱秀才倒还有些胆怯,无奈吴老者颇为热心,盛情难却之下,唯有依从。

    “向来科场只能免贿赂,不能免人情。主司卖关节犯法,送关节就情有可原。我跟你的情形也是一样。不过,外人不知实情,倘或发觉了,也是件不得了的事;所以这两次场期,你千万不能露面,最好到深山古寺去躲一躲。而且要记住,决不能透露身分姓名。”

    “是!谨遵台教。”

    “我还有个不情之请。”吴老者看着那块古老的砚台说:“发榜以后,以此见赐,如何?”

    “应该。何用榜后,此刻就请带了过去。”

    吴老者欣然接受,将他自己所用的一块砚台送来给朱秀才作誊卷之用;自己携着那方来自日本的“压舱石”回到号舍中细细玩赏。”

    第二天出场,一朱秀才将吴老者邀到旅寓,置酒款待,结成极好的朋友。到了第二场进场,朱秀才特地关照仆人,不必“送场”;其实是飘然出城,一个人去逛了九溪十八涧。不过心里却不甚安逸,深怕吴老者冒名顶替,会被发觉。

    幸好三场之中,只有头一场搜检查问得严;二三两场便松得多,加以吴老者剪短了胡子,又生得后生,七十开外的老翁,看来六十不到,与吴秀才的年貌,正复相当,所以顺顺利利地做了一回枪手。

    不日发榜,吴老者的文章有价;朱秀才现现成成做了一位孝廉公。

    “这就是朱秀才的邻居,有恩报恩,托梦叮嘱,非要他带一方最好的砚台的缘故。”陶通判说“这种报恩的事很多,只不过冥冥中受福,不为人知而已。至于有怨报怨,必是出了新闻,晓得的人就多了。我也可以讲一两件你听听。”

    其实,陶通判所讲的故事,亦未必是有怨报怨,有人在号舍中上了吊;有人得了失心疯,大闹科场;有人在卷子里自陈阴私,以致贴出蓝榜,凡此莫可究法原因的不幸之事,又无法解释,便都归之于怨鬼报仇之说了。

    陶通判的话是言者有心了,意思中仿佛暗示邵定侯;你自己捉摸,如果曾造过孽,还是不要下场的好,否则怨鬼在闱中报怨是“法所不禁”的,重则送命,轻则丢丑丢得难以做人。

    在邵定侯,虽未想到陶通判是有意讽劝;但闱中报怨的故事,确是使得他惊心动魄,几乎不能保持平静。这种脸色看在陶通判眼里,感受相当深刻;越发佩服池大老爷了。

    讲完追踪经过,陶通判对池大老爷说:“直到那时候我才相信,老大哥的判断一点不错;那一案跟邵某人有极大的关系。抱歉的是,我有辱尊命;不过,我可以保他,一定到案。”

    事到如今,徒然怨责,无补实际,反而伤了朋友的感情;池大老爷唯有报以苦笑。

    案子当然压下来了。只是他暗中还很用心;知道刑房书办不甚可靠;只命小福加意寻访地道的木匠,和那假冒招赘女婿投水的人。小福不是本地人,形踪又不能太显豁;自然枉费心力,旷日无功。

    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乡试终了,并已发榜;邵定侯榜上无名。池大老爷便将陶通判请了来,催他去找邵定候来到案。

    这是陶通判义不容辞的事,满口应诺,当时在池大老爷那里写了一封极其切实的信,交驿站专递邵定侯在杭州的旅寓。陶通判并且表示,如果邵定侯迁延不至,他亲自到杭州去办交涉,非要将此人弄来归案不可。

    三天过去,邵定候有了回信,说是十天以内,必“回绍兴。而与此同时,浙江藩司衙门有一通“札子”下到山阴县,说有紧要公事商谈,召唤县令进省,越快越好。

    池大老爷颇为疑惑,不知是何紧要公事?唯有匆匆收拾行李,将印把子交了给“二老爷”护理,带着小福赶紧上省。

    一到就投手本禀见,落司延请入内,见面便拱手道贺:“恭喜,恭喜!”

    池大老爷急忙请安还礼:“不敢当!”站起身来问道:“请大人明示,喜从何来?”

    “我给你看一封公文,你就知道了。”

    铃着紫泥大印的公文,是巡抚晏端书下给藩司的,说接到两江总督何桂清的咨文,奏调山阴县知县池某赴江苏听候差遣。现在军务倥偬,需人甚亟,除具折出奏以外,请先饬池某人即日赴沪,到苏松太道薛焕那里报到。

    照用人的规矩,地方大吏除了不准奏调兼讲官或在内廷、可以专折言事的翰林以外,其余道员以下的外官、五品以下的京官,都可以奏请调用。尤其是军与期间,格外方便;而况两江总督虽与浙江巡抚并无统属关系,但何桂清正是圣眷优隆的时候,不能不加尊重,所以晏端书接到咨文,立即交给藩司处理。

    这未免突兀;池大老爷问道:“何制军素无渊源,何以有此一举?卑职倒费猜疑了。”

    “怎么?”藩司诧异地问“老兄事前竟无所闻?”

    “一点不知道。”

    “这就奇了。”藩司眨着眼说:“据我所知,是预备派你当军装局的委员,这是个肥缺;跟洋人买枪炮子药,起码一个九五扣。这个日进斗金的差使,我只当是老兄自已谋干而来的。”

    “不是,决不是!”池大老爷极力分辩“做梦也没有想到有这回事。””那真成了怪事!”藩司想了一下说道“闲话且丢开。老兄也不必回县了;我派人署理。如果稍为有点亏空,我叫后任替你弥补就是。”

    如此相待,不能不令人感激,池大老爷又请个安:“大人栽培之恩,真正不晓得如何报答了?不过这事出得奇怪,容卑职先去打听一下;明日再来禀见,此刻还求大人先不要‘挂牌’了。”

    “也好,明天我等你的回话。”

    池大老爷已经疑心到邵定候出的花样;辞出藩司衙门立刻去看一个朋友,也是候补知县,外号“路路通”人头极熟,消息极灵,托他打听其事。

    第二天就将详细情形都打听到了;“路路通”说:“老兄,有人仇将恩报,托了一个大有力量的人,替你谋到了这么一个好差使。一个人要走起运来,真是意想不到。”

    这个“仇将思报”的人,自然是邵定侯,目的是让池大老爷“另有高就”;心甘情愿离开山阴县,就不能再管这件案子。

    “哪晓得池大老爷概脾气,宁愿不要发财,不愿受气。”赵玉涛说:“当时他跟藩司去说,要告病开缺。藩司莫名其妙,世界上有这样的傻瓜,运气来了往外推,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池大老爷只是劝不听;问到缘故,他说了实话:他自己觉得输在邵定候手里,灰心了!”

    “后来呢?”小张问说。

    “后来真的辞官不做了。他说:做赃官他不肯;做清官要受气。官场里他算看透了,还是不做最好。”

    “不做做啥?依旧做‘郎中’?”小张问道:“他人在哪里?”

    一言未毕,只见孙祥太走了进来;这一下,使得小张和刘不才不约而同地警觉:此来所为何事?贪听赵玉涛谈池大老爷的故事,连参香堂这桩大事都忘掉了。

    两人站起来正要动问,孙祥太却抢先开了口“正涛!”他手一指“你先替我给两位长辈磕头。”

    这话未免突兀,两个人都想拦住了先问明究竟;哪知赵正涛奉命唯谨,而且手脚利落,已经爬下地去磕了一个响头。

    刘不才首先避开不受;小张则一把拉起赵正涛,看看他师父问道:“老孙,你先说个道理看!为啥叫他磕头?”

    “叫他磕头是替我赔罪。本来应该我自己,料想谅两位一定不肯,所以叫他磕了再说。千言并一句:是我不对。”说着,孙祥太拱手作了个揖。

    刘、张二人面面相觑,都猜到了是怎么回事,未免大失望。僵持了一会,终是由小张开口动问:“香堂开过了?”

    “是。”孙祥太歉然答道:“没有来招呼两位,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一时也无从说起;我唯有认打认罚,听两位吩咐。”

    小张年纪轻,不免略有悻然之色;刘不才却世故得多,知道人家不是有意做“半吊子”讲了话不算,说有苦衷,必有苦衷。再说,事已如此,无可挽回,倒不如索性卖个人情,留宽后路。

    因而他向小张使个眼色,放出很诚恳的声音说:“言重,言重!原是好玩,能行则行;不行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孙老大,你不必放在心上,不然倒显得做朋友不容易了。”

    “刘三爷真正体谅人!我佩服。”孙祥太转脸对小张说道:“老弟台,我的事情了掉了。刘三爷委托的事,明天就可以着手;我们是今天夜里谈,还是明天碰头。”

    “不忙,不忙。”刘不才说道:“明天碰头好了。”

    小张接口:“今天也要谈谈。”他问赵正涛:“我们睡在哪里?”

    “有客房。”孙祥太说:“正涛在这里不大熟,我来引路。”

    于是孙祥太亲自引路,出了一道边门,另有一重院落;其中南北相对两排平房,一大半点着灯烛,窗纸上人影幢幢,却听不见语声。

    领到西面最后一间房,里面有两张床铺;桌上已经摆下一大壶酒,四只干果、冷荤碟子。孙祥太进门说道:“两位先喝喝酒,等我;我还有点杂事,料理完了就来。正涛,你先跟我去办点事。”说完,又拱一拱手,带着赵正涛走了。

    “四点钟了!”小张掏出怀表来看一下“累不累?”

    长夜奔波,通宵剧谈,岂有不累之理?不过“困倒不困!”刘不才捂着肚腹,有些愁眉苦脸地“犯病了。”

    “犯病?”小张惊问:“什么病?”

    刘不才不答,走到桌边一看,四碟酒菜中,有一碟是极大的板栗,剖开一半壳,用酱油五香煮过;此刻最耐饥,刘不才一连吃了七八个还不停手。

    小张越发不解,警告他说:“老刘,这样东西不大容易消化;你有病少吃点,当心肚子里停滞。”

    “不要紧。”刘不才摩摩肚子说“这下舒服得多了。我这个毛病,人家说是胃气,我说是‘饿病’,一发作就要吃东西。是这几个月饿出来的。”

    “原来是这样的病!”小张笑道:“倒害得我心里好不舒服,辛辛苦苦跑了来,啥也没有看到,反让你弄出病来。你想冤不冤?”他接着收敛笑容,愤愤地说:“老赵讲什么县大老爷做郎中,是鬼扯淡。有意跑野马躯搁功夫。老孙师徒真不够朋友。”

    “你不要这样说。人家有人家的规矩,领我们进门,面子已经很大了。”刘不才又说“你要替人家想想,今天人家是开香堂执法;自己先就不守规矩,拿空子带到香堂里来,怎么还有资格谈家法?”

    小张还未开口,突然有人接话:“刘三爷真正通情达理。”人随话到,是孙祥太。

    小张不防隔窗有耳,倒有点不好意思,索性便说在前面:“老孙,我在背后骂你,骂你不够意思。”

    “该骂,该骂,你骂两句,我心里还好过些。来,来,罚我杯酒。”

    这时赵正涛已带着人接踵而至;端来一大托盘的宵夜食物,有粥,有肉馒头,另外是一大碗冻肉,一条现烧的白鱼。在这个活活饿死人的年头,这就是一等一的盛馔了。

    “都是自己人,用不着客气。”小张俨长辈的口吻“老赵,你也坐下来。”

    “是。”赵正涛口中答应,眼却望着孙祥太。

    “小张叔叫你坐,你就坐好了。”

    赵玉涛这才坐了下来,提壶斟酒,敬过一巡,小张可是忍不住了“老孙,李小毛怎么样了?”他凑着脸问。

    “你晓得的。”孙祥太举杯答道:“喝酒、喝酒!这种人早忘记早好;狗彘不食的东西,何必提他?”

    小张还要再问,刘不才在桌下轻轻踢了他一脚,只好不响。但不弄明白,心里实在憋得难过;于是心生一计,站起身来说:“我要撒泡溺,老赵,哪里方便?”

    赵正涛不防他是诈,立即答说:“我来领路。”

    提着一只洋油“手照”走到院子角落;小张“噗”地一口,将灯吹灭,低声说道:“老赵,不要响,我问你句话。”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