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魔力小说网 www.mlxs.cc,草莽英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话,便即问道:“是不是胡总督要我去劝一劝他?其实他在那里身不由己,又哪里能兴风作浪?”

    “不然!你别小看阿海,越是危难的时候,他越有办法,往往能够绝处逢生。他最听你的话,你好好劝劝他。”

    “当然,我会拿胡总督的意思告诉他,劝他忍耐。朝奉,劝到头来,不是那回事,可又怎么说?”

    这是要他提供保证,必能使得徐海安然无恙。胡元规明白他的意思,却只有报之以苦笑。

    “我不能骗你,可也没法跟你拍胸担保,说一定如何如何?事到如今,连胡总督都担保不了。事情的棘手,远出乎意外。”

    说到这里,胡元规怔怔地望着阿狗,竟是一筹莫展的光景。“朝奉,”阿狗觉得必须追根问底“到底是什么话?请你实说,一个字都不要瞒我。”

    “事到如今,说老实话,是要解救地方。第一件大事是,怎么样早早让赵文华退兵?不然,待个半年三个月,二十万纪律杂乱无章的队伍,非将地方上搞得一塌糊涂不可。”“这是说——”阿狗惊惧的问“顾不到徐海了?”

    “也不是这么说。事情总要分个缓急轻重。总而言之,退兵第一。”

    “怎么样才能让赵文华退兵呢?”

    “要他认为回京在皇上面前可以交代了才行!”

    阿狗想了一会,突然省悟“这是,”他大声地问“这是说,要借人头。”

    胡元规不作声,只抑郁痛苦地看着阿狗。

    “照这样说,不是赵文华想杀徐海,而是胡总督要杀徐海,朝奉,”阿狗几乎咆哮了“莫非你也不说一句话?你不想想,徐海好好在杭州虎跑寺做和尚,为什么要淌浑水去卧底?有大功劳不赏,反而把性命赔在里头,天底下还有公理?大家也不说一句话,不想个办法,这难道就是人跟人相处的道理?朝奉,”他退后两步,有那种不胜恐惧的样子“这不成了人吃人的世界?”

    “阿狗,你不要气急,你有点误会了!大家怎么没有说话,怎么不想办法,现在不就在想办法吗?你要知道,赵文华有那么多兵在手里,横得不得了。如今四面八方都是官兵,团团围住,谁也逃不了。他不在乎叶麻他们的部下烧东西,烧掉了,他可以逼着再要再搜括。也不在乎胡总督的前程,更不在乎罗小华的性命。阿狗,你想,遇到这样一个魔头,岂不是前世一劫?”

    阿狗激动不已,恨这个,恨那个,牙齿咬得格格地响。但恨胡宗宪,恨胡元规都是一时之气,只有恨赵文华是越想越恨,决定奇釜沉舟,不顾一切要斩那个魔头。

    “朝奉,东面也不必去了,徐海也不必见面了。我照我的法子,痛痛快快干他一场。”

    阿狗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胡元规知道他要走极端,必须劝阻;却又怕劝他不听,闹成僵局,因而起感为难。

    “朝奉,我告辞了。”

    阿狗根本就不管他因何沉默?大踏步出室。胡元规不暇思索地抢上前去想拦他。只为走得太急,一跤滑倒在地,发出极大的声响。

    这一下,阿狗不能不回身相扶,胡元规正好一把死拦住他,气喘吁吁地喊一声:“小兄弟,你别走!”

    “朝奉!”阿狗很快地答说:“吾志已决。你说什么都没有用的。”

    “我不是想劝你。”胡元规人急智生,想到一个走偏锋的办法,故意恭维他:“像你这样的血性,没有一个人不感动。我不是拦你,只是要跟着你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地方,可以助你一臂,好痛痛快快地干一场。”

    阿狗不知道是一计,只当他是真话。心想:有他在一起,碍手碍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非甩掉他不可。

    于是他说:“朝奉,你如果希望我成功,就别跟我去。”

    “为什么呢?我一定要去!”胡元规执拗地,做作得很像“到那时候,替你把风,也是好的。”

    “不好,不好!”阿狗烦躁地说:“你去,是白白地送命。”

    “莫非你就不是白白地送命?”

    “我是自愿的。”阿狗答说“就算送了命,至少可以换回一条命来。”

    “不见得。”胡元规抓得他越发紧了“总而言之,我跟你同甘共苦,义不容辞。我也觉得,一了百了,这样做最痛快,最有用。不过,我们应该谋定后动。来,来,由你先告诉我,预备怎么做法?”

    见他那一副惫赖的表情,阿狗有啼笑皆非之感。心想,不如且忍耐片刻,与他先虚与委蛇,把他稳住了再说。

    谁知胡元规早就看透了他的心思,只要一松手,必然去如黄鹤;所以不但两手环交,紧拉住他的手臂,而且口头上还作了极坚决的表示。

    “小兄弟,我们死活都在一起。反正只要你一得手,必然引起大乱;那时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不如早早自作了断。”

    这话的语气变过了,也说得太过分了,就是引起大乱,又何致于令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何况,绝不会引起大乱!他说:“胡总督维持得住。”

    “你的看法错了!那时候胡总督是待罪之身,自身难保,又怎么能维持地方秩序?”

    “那么,”阿狗怔怔地问道:“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胡元规沉吟着,好半天,迟疑地说:“只要你们肯听我的话,我自有挽回局势的办法。”

    “你说,是何办法?”

    “等我慢慢想通了再告诉你。”胡元规起身说道“船大概已预备好了,我们看阿海去吧!”

    “他在哪里?”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于是胡元规陪着阿狗,出了典当后门。门外就是一条小河,用麻石砌出石级,称为“埠头”埠头之外泊着一条双桨快艇,形如駻e蜢,唤做“水上飞”顾名思义,可知轻捷。下船时已在黄昏。到了船上,乌篷紧合,漆黑一片。两人在船上抵足对坐。上半身靠一个软草垫,既不能转侧,更不能起立。阿狗觉得很气闷,唯有谈些什么,才能消磨这段水程。

    “朝奉——”

    刚喊得一声,便为胡元规喝住了“叫我老胡!”他说“最好睡一觉。”

    阿狗意会到是警告他别开口。而且要隐藏身分,可知此行极其机密。便照他的话保持沉默,一个人在那里生闷气。

    幸好“水上飞”名实相符,水声汤汤,不断从耳边滑过。那种想像得到的轻快,抵消了他的郁闷。这样不过个把时辰,发觉桨声慢了下来。

    “快到了!”胡元规问:“你饿了吧?”

    不问还好,一问惊醒了阿狗腹中的五脏神,咕噜噜一阵乱叫,胡元规笑了。

    “马上就有一顿很好的饭吃。”他说“那里的厨子很有名。”

    “到底是哪里?”阿狗终于忍不住又问一句。

    “喏,”胡元规推开船篷“你看!”

    阿狗抬眼一望,暗沉沉一起极大的园林,茂密的枝叶中筛出数星灯火。再往远看,平畴中几座茅屋的影子,知道这片园林,必是豪富家置于郊外的别墅。

    这时船已停住。那个埠头很大,而且很讲究,整整齐齐的青石板所砌。舟子先跳上埠头,一个扳住船头,一个扶着他们登岸。穿过短短一条甬路,就是那座别墅的侧门,已有人守在那里了。

    “是老金?”胡元规问。

    “是的。胡大爷,你老走好。”

    “我不要紧。我这位小朋友路不熟,得要点个灯笼才行。”

    “是!灯笼现成,我来点。”老金取出一个“火折子”临风一晃,点上了灯笼说:“我引路。”

    “平湖的客人到了没有?”胡元规问说。

    “刚到不久。”

    “好!”胡元规说“我这位小朋友饿了!平湖客人既到,马上开饭好了。”

    “通知得晚了些,有几个菜火功不到,恐怕不中吃。”

    “不要紧。饿了什么都是好吃的。”

    阿狗听得这些话不免纳闷,不知此处是何所在?更觉不解的是,乍浦往西,经平湖、到嘉兴这一带,这半年多来,历遭倭寇的蹂躏,多少巨家大宅中的楠木厅拆了当柴烧,宋版古书衬了马蹄,何以竟有这样一座完好的别墅存在,并且养着最好的厨子供应宾客?”

    这些不能求得解答的疑问,酿成一团好奇心。阿狗一面默默地随着灯笼,度曲径、穿花阴,一面不断打量周围的环境,但见楼台灯火,疏疏落落,似乎住在这里的人,也还不少。只不知徐海住在哪里?

    “走好!”老金高举灯笼警告:“假山下面的路不大好走,请两位爷留神。”

    灯笼照处,只见假山洞入口之处,石刻两个大字:“退坞”可想而知其中别有天地。果然,入洞三四十步,往右一折,豁然开朗,是极大的一间石室,上铺草垫,正中则是一张首尾俱全的老虎皮,头南尾北,虎尾之后,一张紫檀的太师椅,即无人坐,亦显得威风凛凛,令人想到梁山泊“分金厅”上的光景。

    “胡大爷跟贵客就在这里坐吧!”

    老金的话刚完,已有两名与桂生相似的俊童迎了上来,笑嘻嘻地请安,叫一声“胡大爷!”

    “平湖来的客人呢?”胡元规问。

    “正在洗澡。两位爷请坐!”年纪较大的那一个说。

    “好!我们坐着等。”

    “你们好生伺候。”老金叮嘱了那两个俊童,又对胡元规说:“胡大节,饭开在‘小兜率天’,回头再来奉请。”说完,他倒退两步,方始转身离去。

    于是胡元规招呼阿狗坐下,望着那两个俊童说:“你们忙你们的去!跟平湖来的客人说我来了。请他洗完澡就来见面。”

    “是!”年长的那个关照同伴去通知徐海,自己忙着为客人沏茶。

    “这,”阿狗低声问道:“这是谁家的别墅?”

    “平湖最烜赫的人家是谁?”

    “当然是锦衣卫大堂陆。”

    阿狗指的是陆炳。胡元规点点头说:“不错!陆大人如今是太保兼少傅,势焰薰天,连严阁老都不能不让他三分。”

    “这我也听说了。我就不懂,你老怎么到了人家的园子里,就像跑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我是沾胡总督的光。”

    “胡总督与陆大人相熟?”

    胡元规笑一笑答说:“你没有想到吧?”

    阿狗确是没有想到。不过听了胡元规的话,大有启发,亦就大为兴奋“这个,”他在手掌上虚写了一个“赵”字“听严阁老的话,严阁老又不能不让陆大人三分,既然如此,何不托陆大人从中说一句话?”

    “说得不错!可惜缓不济急。”

    刚谈到此处,只见大袖啷噹,闪出来一个道士,定睛看时,才知道是徐海。阿狗一愣,明山和尚怎么道家装束?再一转念,方始明白。徐海是从平湖城内软禁之处,悄悄接了来的,自然要乔装改扮,避人耳目。

    在阿狗历劫重逢,颇有再世相见之感,心内酸酸地只是想哭。奇怪的是徐海,脸色恬静肃穆,是神智湛然的模样。他用不徐不疾的声音,招呼过了胡元规和阿狗,方有一句感慨的话:“想不到我跟两位还能相聚。”

    “相聚的日子还长得很!”胡元规轻松地说:“我们先吃饭,一面吃、一面谈。”

    饭开在厅堂的另一边,极大的一张桌子,摆满了精致的肴馔,但却无人伺候。是胡元规为了保密,特意遣开了所有的下人。

    “我想,你们两位一定都在奇怪,这是个什么地方?我不说明白,你们大概不会安心。我告诉你们——”

    胡元规告诉他们说,这里原是陆炳的别墅,而现在是胡宗宪的“招贤馆”慕名邀聘,或者慕胡宗宪的名而自愿来投效的奇才异士,大都被安置在这里。

    “这里很舒服,也很机密,两位有话尽管说,就算隔墙有耳,也绝不会泄露出去。”

    “我先来谈谈这座大房子。”阿狗问道:“锦衣卫陆大人,凭什么把这里借给胡总督?”

    “不是他跟陆大人借别墅,是陆大人托他照顾产业,不妨拿来用一用。”

    “赵文华知道这个地方吗?”

    “我想他大概知道吧!”

    “那么,”阿狗问道:“赵文华倒不忌胡总督?”

    “忌又如何?不忌又如何?”胡元规摇摇头“你不必打这个主意,想利用姓陆的去制姓赵的。我再说一句缓不济急!”

    “不——”

    “不!”一直沉默着的徐海突然插进来说:“你们不必争执。先听我说一句:你们大可不必费心,听其自然好了!”

    此言一出,不但阿狗,连胡元规都大为诧异。两人不约而同地张口结舌,张大了双眼望着徐海。

    “这两天我想得很多。想的都是几位老和尚对我明山的开示。佛菩萨早有告诫:‘慎毋造因!’今天的下场,是我早就造了恶因的结果,冤业早了早好。请你们不必再费心了!”

    “这是什么话?”阿狗勃然作色“不是你自己要落水,是别人要你去卧底,说什么种了恶因?世上凡事总有个公道,不该你受罪,你自己偏要去受,没有人会说你一句好。”

    “我不是这么想。”

    “你怎么想呢?”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既入地狱,当然要受罪。又愿意入地狱,又不想受罪,世上也没有这样便宜的事。”胡元规肃然起敬,双手合什,一脸感动,改用对方外的尊称唤徐海:“明山师,你真个大彻大悟,可以立地成佛了!”

    阿狗见此光景,激起满腔郁怒,却又不得发泄;冲得凶,压得紧,一顶一撞的结果,五脏震动,口中喷出一口血来,身子往后便倒,面如金纸,竟尔昏厥。

    胡元规大惊失色,徐海则是感伤落泪。不过他比较镇静,也懂些医道,一伸手气住阿狗的人中,口内喊一声:“热水!”

    热水要唤人去取,下人进而复出,出而复返,这样一周折,功夫不少;胡元规定定神,也沉着下来了,有现成的热鸡汤,舀了一碗,随手递过去。

    “别给我!”徐海说道:“你灌!”

    他将阿狗的下巴一捏,嘴便张了。胡元规拿汤匙一瓢一瓢往阿狗口中灌;灌到第四匙,听得他喉头一阵响,一口痰下去,气缓过来了。

    于是徐海将他抱了起来,就放在那张虎皮上,拿椅垫叠高,让他倚靠着;然后一面抹他的胸背,一面轻声在他耳边说道:“兄弟,兄弟!你不要气,更不要急;凭我们弟兄俩,加上胡朝奉,还会想不出计策,困死在那里?”他重重地加了一句:“不会的!”

    “是啊!绝不会。”胡元规赶紧接口“我跟你的想法一样,决不肯委屈明山师;不过佩服他,那样说了一句,你不要当真。”

    平息微弱的阿狗,睁开眼来了,眼神呆滞,望一望胡元规和徐海,摇摇头又闭上了眼。

    “兄弟,你怎么不说话?”

    “我没有啥好说的!”阿狗断断续续地说:“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活头?我只想死!”说完,眼角落出两滴晶莹的眼泪。徐海和胡元规相顾无言。沉默了好一会,胡元规叹口气说:“真急死人!想不到又出了这么一个岔子。如今只有先安排病人,我打发人到海宁去请‘陈一贴’。”

    陈一贴是浙西的名医,名叫陈蓉舫,普通病症,药到病除,所以外号唤做“陈一贴”这个人的下落,徐海知道,黯然答说:“陈一贴不知搬到什么地方养病去了。”

    “怎么,不在海宁城里?他得的是什么病?”

    “吓出来的!”徐海的声音越发低了“怪我不好。”

    “怎么呢?”

    “队里好些弟兄拉肚子,我要请他来给弟兄们看病,他不肯来。那天正好我酒醉了,跑去拿刀砍坏了他家大门;陈一贴受了惊,第二天就搬走了。”

    这些话听在阿狗耳中,只会添病。胡元规深悔多此一问,赶紧顾而言他地说:“那就另请别人。嘉兴、平湖都有好医生。”

    “用不着。”阿狗又睁眼了“我的病医不好的。”

    这句话,胡元规和徐海都懂,心病要心药医。只要能让徐海和洪东冈得以免死,他的病可以不药而愈。

    一懂就好办了“这样吧!”胡元规说“先扶病人去休息。年轻小伙子体气

    壮,顶得住;心一宽,只要静养一养,料无大碍。”说着,避开阿狗的视线,向徐海使了个眼色。

    “好!”徐海深深点头,表示同意,更表示会意“客房在哪里?”

    “就在后面。”

    于是胡元规唤进人来,只说客人忽然不适,吩咐扶入客房安置。同时关照,将酒肴亦移了进去,以便进食之时,顺便陪伴病人。

    话虽如此,地下那口鲜红的血,却是瞒不过人的。胡元规随带的伴当胡宁,也是徽州人,懂墨的特性与效用,向他主人说道:“要有陈墨就好了。”

    这下提醒了胡元规,陈墨的胶和烟,都因年久而变性;其中所含的冰片,是止血的妙品。便将老金唤来问道:“你家老爷书房里有没有陈墨?”

    “好墨有!”老金答说“不知道陈不陈?”

    “胡宁!”胡元规吩咐:“你去看一看。”

    于是一面将阿狗扶入客房,一面由胡宁随老金去取墨。好久,去而复转,胡宁解释:好墨甚多,尽是方于鲁、罗龙文之类的名家所有,但年分不久,不能当药。找了好半天,才找到一盒,必能适用。

    接过盒子来看,朱纨剥落;“物华天宝”四个金字,已黯淡得仅堪辨识。揭开盒盖一看,一排八锭墨,虽未用过,却都已分裂。胡元规很小心取出一锭碎墨,反转拼拢一看,喜逐眼开地说:“好墨、好墨,今天我算开了眼界了。你看,”他指着一行金字念道:“‘南唐李廷珪造’。”

    徐海不知道南唐是何朝代?更不知道李廷珪是何许人?只欣然答说:“能治病就好!怎么用?”

    “磨成墨汁喝下去。多找几个人磨。”

    于是老金找了四五个僮仆,每人一块碎墨,磨得少许墨汁,合在一起让阿狗喝下。有效无效,难以求证,反正胡元规和徐海是比较安心了。

    “请下示吧!”

    胡元规向老金说了这一句,又向胡宁唠一唠嘴。于是尽皆回避,继续在阿狗病榻前把杯密谈。

    “明山师,你的大彻大悟,诚然了不起。不过方外人的想法、做法,不一定合乎世俗。你虽有‘我不入地狱,谁人地狱’的慈悲心肠;但论世俗的道理,一定不能让好人入地狱。不然,谁还肯做好人?”

    这几句话说到了阿狗心坎里,顿觉舒畅,头上就不是象戴了顶铁帽子似地那么重了。睁眼望了望,嘴角隐隐有笑意了。

    “朝奉的话,当然也不错。在我,能不入地狱,又何必强要入地狱?”徐海顺着他的语气,在暗中说给阿狗听。

    “如果说你要入地狱,我就不知道该打到哪个所在了?事由我起,我一定负责。”胡元规提高了声音说:“我就不相信,凭我们三个人,再加上胡总督和罗小华,会斗不过赵文华。”

    这话对阿狗是一大鼓舞,精神一振,腹中咕噜噜地响,徐海便即问道:“兄弟,你是不是饿了?”

    “有一点。”

    “有炖得极烂的鸭粥。”胡元规接口,同时站起身来“我盛一碗你吃。”

    一碗鸭粥下肚,阿狗顿觉神清气爽。谁都看得出来,他一时受了震动而呕血的险症,虽未不药而愈,但已决无大碍。

    “现在觉得怎么样?”胡元规问。

    “略微有一点头晕。”

    “不要紧,静养一养就好了。请你少说话,说话伤气。”“我只说一句。”阿狗看着徐海问:“赵文华说你在平湖兴风作浪,是怎么回事?”

    徐海很诧异。但脸色立刻又恢复平静。“我在平湖,身不由主,跟叶老麻他们是隔离开的。兄弟,”他说“你设身处地替我想一想,风何从起?浪怎么兴?”

    “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必理他。”胡元规说“胡总督又何尝不知道他在瞎说?只为求全,所以不能不委屈。”

    “我看局面很难收拾——”

    “不!”胡元规抢着徐海的话说:“胡总督一定可以把局面弄得平平整整,伏伏贴贴;不过,我们一定要忍耐,要凑合,照他的调度行事,水到渠成,自然事事平安。”

    阿狗又忍不住插嘴了:“胡总督是怎么个调度呢?”

    “调度要分缓急轻重,一步一步来。当然,这缓急轻重,要照他的看法,不能照我们的看法。譬如说,”胡元规对阿狗说“照你我的看法,至急至重,莫如明山师的自由;而在胡总督认为慢慢不妨,让明山师多受几天委屈,换来的代价很大。”

    言外之意,已很显然,徐海的性命一定可保。果然如此,阿狗又有什么不能忍耐的?心头一宽,反倒埋怨“早有这句话,我又急什么?朝奉。”他忽又怀疑:“这不要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吧?”

    “何以见得?”

    “因为你一直不曾说这样的话,总说赵文华逼得怎么紧,好像立时立刻要绑上法场似地。”

    “这是你误会了!话要一句一句说,还来不及谈到这里,你已经急得吐血,那有什么办法。而且,”胡元规又说:“胡总督的这些意思,我也是慢慢琢磨,反复思量,才悟出来的。”

    “好了!”阿狗轻快地说:“胡总督的缓急轻重怎么样区别?哪件事该急,哪件事可缓?”

    “第一是撤军;第二是清乡。”胡元规答说“这就是与地方上利害关系密切的大事。其实,只要这两件大事,圆满成功,就再没有要我们烦心的事了。”

    意在言外,徐海的安危,与此两件大事密不可分。细细想去,撤军先要报奏凯;奏凯要有实实在在的战功,元凶就擒、胁从解散、倭人遣回,东南一带,匪氛肃清,赵文华才能班师回京,接受奖赏。这就跟徐海的生死,搅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

    这一次阿狗倒是心脾气和了,也可以说是很沉着了。胡元规既然已作了保证,徐海只不过受幽禁的委屈,而不致有何生命的危险,那就看他是何说法,再作道理。

    沉默了好一会,徐海突然提出要求:“朝奉,我想跟我兄弟私下谈几句。”

    “好,好!”胡元规毫不迟疑地起身“我到外面替你们看守,你们尽管谈。”

    等胡元规一走,阿狗第一句话便是问徐海的态度“二爷,”他问:“你刚才说什么‘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唉!”徐海长叹一声“我这件事做得好没意思!半夜里醒来,摸着良心想一想,不知所为何来?说是为地方百姓,我自己也杀过人,放过火;说是为国效劳,那是自己骗自己的话,而况人家也不见情;说是为胡朝奉、罗小华那样的朋友,结果反而让他们为难。想想真是万念俱灰,还不如听其自然。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就是我现在的心情。”

    这番话说得阿狗背脊发冷,真是彻骨的凄凉;心潮平伏,抑郁难宣。但他很快地警觉到,这样子下去,刚用南唐陈墨止住了的血,又要呕了。此时此地,决不能再为徐海与胡元规添麻烦、添烦恼。

    就这一念之转,他变得坚强了,也冷静了。心想,此时第一要紧之事,是救徐海的“心死”要拿人世间他不能忘怀的东西去打动他,让他感到生之可恋,才会挺起腰来做人。于是他说:“二爷,你真什么都丢得开?连翠翘姐在内?”

    这一问将徐海问得愣住了。脸上的颜色渐变,消失了漠然的平静,而是说不出的惆怅与眷恋,并且眼中隐隐有了泪光。

    “二爷,”阿狗故意拿话激他:“入地狱的话,你也不过说说而已。我看,你没有那份勇气。”

    徐海一震,眼睛睁大了,仿佛发怒似地,令人害怕;但终于低眉垂首,悄然沉思着。

    沉思之不足,绕屋蹀躞,时而仰望,时而住足。阿狗只是将视线绕着他,却不发一言。

    好久,徐海复回到病榻前面,取壶斟酒,连饮三杯方始住手。抓一把松子一面往嘴里抛,一面双睛不住乱眨。

    “兄弟,”徐海的眼神,又变得活泼而有光采了“你有桐乡的情形,跟我说一说。”

    “好!”阿狗从如何部署一直谈到将王翠翘送到石门,紧接着建议:“二爷,如果你必得委屈过日子,我把翠翘姐去接来,跟你作伴。”

    “这不必急!”徐海沉吟了一会,低声嘱咐:“我倒有个法子,面面可以顾到。说出来,你看行不行?”

    “好啊!”阿狗兴奋得要下床来“快说,二爷!”

    “你安静点。”徐海将他身子捺住“不一定能行。”

    徐海是想出一个掉包的办法,跟赵文华说,诸酋皆已处死,暗处里将徐海与洪东冈放了出去。这样,赵文华对朝廷便可以交代了。

    “可以,”阿狗惊喜地说:“我怎么会没有想到。”

    “这个法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第一、我要有个安顿的地方。我还没有想出,何处堪以容身。”

    这一下说得阿狗愣住了。他心里在想,最好是仍旧回去做和尚,但王翠翘总不能也跟到虎跑寺去!

    “第二、倘或赵文华坚持明正典刑,那要‘验明正身’:成千上万的眼睛盯着,不能拿死囚来假冒。”

    “这一点可以避免。”阿狗答说:“只要胡总督跟赵文华说,怕有人劫法场,责任担不起。”

    “那不妥!”徐海大摇其头“赵文华说一句:不要紧,多派队伍警戒法场。那一来反而骚扰地方,不是弄巧成拙?”

    “不管它反正这是胡总督的事,让他自己去找理由也好;甚至独断独行,索性先办了,再拿三真两假的五颗人头去给赵文华看也好,随他自便。总之这个要求他非答应不可。麻烦的倒是你到哪里去隐姓埋名?”阿狗紧接着说“我看这件事不必瞒胡朝奉,那请他进来一起商量好不好?”

    “也好!”于是徐海亲自出室招呼,将胡元规邀回原处,说了他跟阿狗的意见,胡元规亦一样地大为兴奋。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情成了!”

    “怎么?”阿狗问说“徐二爷怎么办?”

    “果然明山师愿意做个‘黑人’,一切都是我的!想还俗,我替明山师置一份家当;仍旧遁入空门,我盖一座寺,请明山师住持。”

    “地点呢?”

    “黄山如何?”胡元规看着徐海问“或者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庐山。”

    “我看,庐山好。徽州我也住过,在黄山或许有人认识我。”“我也觉得庐山好。”阿狗接口“我陪徐二爷一起到庐山去住,就怕——”

    “怎么?”

    “就怕,”阿狗望着徐海说“翠翘姐住不惯。”

    一个不易解开的结,到此算是有了转机。本来还应该谈一谈细节。只是胡元规顾虑到阿狗的病体,坚持要他休息,正好临时延请来的,一位懂医道的药店伙计也到了,事先听说了病症随身带着治呕血的药,诊完了脉,亲自调煎汤头,让阿狗服下,保证数天之内即可痊愈。

    “兄弟,”徐海叮嘱他说:“事缓则圆,你不要急,也不要多想,静下心来,好好睡一觉。等你身子好了,还有许多大事在等着你呢!”

    “我知道,我挺得住。”阿狗答说“请你跟朝奉再好好商量,明天接派我做什么,不要顾虑,尽管交代我。吐口把血,算不了啥。”

    徐海点点头,不置可否,与胡元规仍又回到厅中,另有一番不能让阿狗与闻的密语。

    “刚才的话,完全是为了安病人的心。我看是办不通的。”

    徐海沮丧地说“再说句实话,要我隐姓埋名过日子,等于偷生,真不甘心。”

    听此一说,胡元规大为惊愕,愕了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阿海,你是不是在怪我?”

    徐海去卧底,由于胡元规的策动,因此,对于徐海目前的遭遇,他不能不负责。说这话的意思,自是有故意相激的意味在内;而徐海却并无责怪之意,只感到满怀抑郁,坦率地说:“我没有想到胡总督是这样子没主张。”

    “这话,”胡元规不能不辩“其实不然。不过胡总督的难处,请你要体谅。刚才你想出来的办法,我敢拍胸说一句:胡总督一定做得到。至于你的隐姓埋名,也不过三两年的事,等赵文华一垮下来,你仍旧可以出头的。”

    “等他垮下来?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我说过,不过三两年的功夫。如果诸事顺利,或许还用不到。”

    “什么叫诸事顺利?”徐海问道“莫非胡总督要动他的手?”

    胡元规想了一会,静静地答一声:“是的。”

    “噢!”徐海很感兴趣地试探:“是不是已经有了治他的法子?”

    这是一大机密,只有胡元规知道——事实上是胡元规的献议。他想既然已透露了,不妨说明白些,所以很快地答说:“是的!已经想好了一个以毒攻毒的法子。”

    所谓以毒攻毒。是从“赵孟能贵之,赵孟能贱之”这句话上得来的启示,利用严嵩父子打倒赵文华。这需要有个人在严嵩,尤其是严世蕃左右发生作用,明挑暗拨,对严氏父子与赵文华搞成水火不并容之势。

    “这个人也有了。”胡元规说“只等这里的事一完,就可以开始部署。”

    “这个人是谁?”

    “你总也该想得到。”胡元规一字一句地说:“罗小华。”

    他未说之先,徐海也想到了,只有罗龙文堪充评选,只不知胡宗宪如何能让罗龙文成为严世蕃的亲信?照现在的情形看,胡宗宪想要跟严氏父子拉关系,非通过赵文华不可;然则,要让罗龙文列为相府门下,当然亦需要赵文华的保荐,这中间就很有疑问了。

    见他默默不语,胡元规只当他不以为然。徐海的足智多谋,是他一向所佩服的。因而很郑重地问道:“阿海,你觉得此计如何?有没有比罗小华更适当的人选?”

    “这一计当然很高;罗小华亦是再适当不过的人选——此人天生来就是一个策士;最难得的是,又天生来是一名清客。他能够到得了严世蕃身边,一定可以发生极大的作用。不过,他能不能到得了严氏父子身边,实在难说。”

    “喔,”胡元规越发全神贯注了“阿海你的意思是,会有人从中作梗?”

    “当然,什么人会在中间作梗?你总也应该知道。”

    “你是指赵文华?”

    “你想呢!”徐海反问一句“既然是个帮手,何以不举荐给赵文华,反要赵文华举荐到相府。岂非事出常理之外?”“这话不错。不过有一点你还不知道。在赵文华这面,胡总督也替他找了个帮手:徐文长。”

    “徐文长?”徐海困惑了“他能帮赵文华什么忙?”

    “替他代拟青词。”胡元规问说“什么叫青词,你总懂吧?”

    “我是和尚,不懂道士的那套花样——”

    “阿海,”胡元规急忙打断他的话,歉然地说:“我失言了!你当然懂青词。”

    徐海笑一笑。停了一下说:“拿徐文长举荐给赵文华,如果说是替他去代拟青词,应该要防到严氏公子不高兴。弄巧成拙,反为不妙。”

    “是的,胡总督也想到了。”胡元规答说“不过要让罗小华到了严氏父子身边,自然会替胡总督解释。”

    “这是如意算盘。”徐海率直地批评“朝奉,你跟胡总督看得赵文华太无用了,以为可以听凭你们玩弄于股掌之上。果然如此,是件很危险的事。倘或我是赵文华,兼收并蓄,要徐文长、也要罗小华。请问,胡总督又如之奈何?”

    “啊!”胡元规不安地自语“这倒没有想到。”

    见此光景,徐海不自觉地忘了自己的处境,专心一志地为胡宗宪设谋。略想一想说道:“让罗小华投入相府,是个好主意;不过决不能借助赵文华。其实,又何必借助于赵文华?以罗小华的多才多艺,不会设法自荐吗?”

    胡元规看徐海意思有些活动了,便先撇开罗龙文以何途径投入相府一事不谈;话题转到赵文华身上,以悲愤的神情,絮絮地讲赵文华如何残兵以逞的劣迹,希望能够进一步打动徐海。

    徐海原是血性男儿。只为不惜纵井救人,反而招致落井下石的打击,自然有满怀的愤郁,不觉有万念俱灰之感;尤其是与胡元规面对面相谈,想起当时他来劝驾时,也是这般促膝深谈,以昔视今,感慨更深,所以言语中特多牢骚。如今发泄过了,心境比较涵虚而易于纳言,所以听完胡元规的话,激起侠义心肠,又愿意助胡宗宪一臂之力了。

    “但是,我亦不帮助胡总督个人,为国除害,人人有责。”

    他说“能够把赵文华打下去,教他永世不得超生,当然是件大快人心的事。”他突然又一转:“只怕我效不上劳。”

    “哪里有这话?”胡元规急忙敲钉转脚地加一句:“非你帮忙不可!这件事你的忙帮定了!”

    “未必见得。说不定我还没有来得及帮人家整他,反而他先割了我脑袋。”

    原来如此!胡元规心想,仍然是牢骚,不必认真。所以笑一笑用诙谐的口吻答说:“你的颈项上围着铁箍,没有哪个能割得下。”

    徐海也笑了。旋即收敛笑容,很郑重地说:“事不宜迟,更不可轻忽。朝奉,如今要收束局面,只怕非我参与不能收功。事情很棘手,时机更要掌握。我想,我应该跟胡总督当面谈一谈,谈妥了立刻动手。”

    “呃,”胡元规措词很谨慎地“我想先请教,从哪里着手起?”

    “当然是桐乡。僵持的局面要打开,混浊的情势要澄清。不从根本上着手,什么都是假的。”

    “说得好!”胡元规很高兴地说:“我马上就写信,派人送去。你先请休息,大概一觉睡醒,复信就可以到了。”

    “好!我看看阿狗去。”

    阿狗居然睡着了。这是病势不碍的征象,徐海大为欣慰。心一宽便易于入梦。这一觉睡到中午才醒,醒来时胡元规站在他床前。

    “胡总督的回信来了。”他说“是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怎么?”

    “胡总督要来看你。”

    徐海听得这话,不由得感动;精神大振,一跃而起“什么时候来?”他问。

    “你看吧!”胡元规掏出信来递了过去。

    信上的话不多,只说早知徐海忠义性成,既欣慰、又佩服。为了表示尊重,愿意移樽就教,傍晚时分,一定到达,但希望胡元规保守秘密。这就可以想像得到胡宗宪是轻车简从,悄然来会。

    “胡总督降尊纡贵,盛情自然可感。不过,朝奉,我觉得他这样做法,另外透露出一种意思:虽不是表示不再买赵文华的帐,至少不会事事迁就。如果他魄力以外,还有胆量,局面就好收拾了。”

    胡元规对这番话,只能了解一半。他也感觉到胡宗宪不吝此一行,确是表现出他想极力摆脱赵文华的牵制。可是,怎么叫“有胆量”呢?

    心里存着这样一个疑问,却不愿多问。因为徐海可能会有出人意表的“奇计”要胡宗宪去冒险,他此时装糊涂、不理会,到必要的时候才能发言反对。

    “有话回头再说吧!你先吃了饭再说。”

    等胡元规一走,徐海顾不到漱洗,先要跟阿狗见面。走到他卧室,只见阿狗靠在床上,无所事事。但脸上的气色却已很好了。

    “兄弟,你今天怎么样?”

    “我自己觉得完全好了。胡朝奉说还要小心,不准我下床,气闷得很。”

    “如果要你回桐乡,你支持得住,支持不住?”

    “怎么支持不住?”阿狗将夹被一掀,跳下床来,挺一挺胸,伸一伸胳膊,精神抖擞地问道:“是不是马上就回去?”

    徐海向外看了一下,轻声说道:“你回桐乡去细摸一摸底,看准风向,马上就派人送信来。”

    “是不是看大家安静不安静?”

    “对!只要看清这一点就行了。”徐海又说:“你要快,最好今天晚上就有回信来。”

    “要这么快?”阿狗率直答道:“那只能一到桐乡就问一问,看他们怎么说。要去细看,怕来不及。”

    “看有看法。我教你一个决窍。你看两处地方,一处是酒店,一处是卖马吊牌的地方,这两处的生意好坏,谅能看出大家的心情。”

    “这我就不懂了!生意好又如何?不好又如何?”

    “酒店生意好,尤其是平时不大上酒店的人,也去喝酒,这情形就不好。因为借酒浇愁,各人心里都有一股火气,碰到不巧,就会爆发。至于马吊牌、骰子、象棋这些东西的销路好,那就不要紧了!大家只不过无聊混日子,不会有什么名堂搞出来。”

    “懂了,懂了!”阿狗心领神会地说:“照这个法子去看,我一定摸得准风向。不过,最好这里派个人跟我去,熟门熟路,回来得快;如果我在那里派人,只怕找不到地方,会耽误功夫。”

    “这话不错!”

    徐海随即又去找胡元规,扼要说明经过,胡元规派他的名叫连春的贴身小厮,跟着阿狗,分骑两匹快马,一起回桐乡。

    傍晚时分,胡宗宪的先遣卫士到了。穿的是便衣,一到就跟胡元规见面,悄悄关照:胡宗宪的行踪,极其机密,不打算上岸到陆家别墅,请胡元规带着徐海,到船上去见面。

    “总督的船,泊在哪里?”

    “在汉异桥下。”

    汉异桥离陆家别墅只有三里路。胡元规与徐海轻舟赴会,到得汉异桥下,不过日色刚刚偏西,胡宗宪的座船还未到达。徐海凭舷闲望,只见红萝白棋,黄芦乌柏,点缀得秋光如锦,不由是动了游兴,想上岸走走。

    胡元规看此地极其平静,除了樵子,别无行人,不至于会泄露行踪,便顺从徐海的建议,陪他登岸闲步。

    走不多远,发现一座奇庙。庙门上的黑底金漆匾额,已经字迹驳落,细细辨认,方看出是“冯异将军庙”五字。“这是哪一朝将军?”

    “是汉光武的从龙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外号叫做‘大树将军’。”

    “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呢?”

    “我想想看!后汉书多时不温了,不知道还记得记不得?”胡元规眨着眼想了好一会,突地欣然说道:“记起来了!‘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

    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他将这段后汉书中的冯异传,念得很慢很清楚,徐海每个字都听清楚了。很佩服地说:“能够不争功,实在很难得。想来他的人缘一定很好?”

    “士兵对他很好,问他们愿意跟哪个,都说愿意归‘大树将军’。不过,跟他地位差不多的,就妒忌他了。”

    “喔,”徐海很注意地问:“那当然要想法子害他?”

    “无非进谗。”胡元规想一想答说:“冯异镇守关中,权很重,百姓很爱戴他。就有人上奏给汉光武,说他专制,有人称他咸阳王。意思是指他有异心。”

    “汉光武呢?”

    “汉光武没有听信那些谗言。”

    “好!”徐海翘一翘大拇指“汉光武之为汉光武,确有道理。”

    “我的看法不同。”胡元规紧接着他的话说“这全靠冯异拿得定主意,善于自处。他相信汉光武了解他,一定不会亏负他,所以上表自陈,解释流言。如果他信不过汉光武,起了猜忌的心思,误会就会越来越深,到头来不是汉光武制裁他,就是他起兵造反,绝无什么好结果。所以,”他加重了语气说:“一个人在危疑震撼之际,要格外冷静;对信得过的人,始终不疑!”

    意在言外,徐海当然听得出来。不过,他此时还不愿有所表示,一切一切,都要等见着了胡宗宪再说。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