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魔力小说网 www.mlxs.cc,穿裤子的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女作家张抗抗最近推出了新作作女。她在央视4套的百家论坛里解释小说的题目说:“作女”是一个杭州方言,指哪些特别喜欢折腾的女子。可见“作”(阴平),是含些贬义的,有“瞎折腾”意。在东北方言里,干脆称喜欢瞎折腾的女子为“作妖”在北京方言里,则有“作精(精怪、妖怪意)”的说法(不仅指女子了)。在河南方言里,也有“作白” 、“作精”等。现代汉语词典并没有收录这些词汇。普通话里读去声的“作怪”之“作”倒和这里所说的“作”有些相近。

    张进一步解释说“作”是一个不追求(多半也就没有)效益的过程。相对于男人的理性和追求效果,女人大抵更注重感性和过程,所以女人更爱“作”比如女人有两种恒久不衰的兴趣:摆弄家具和不断地变换发型,都可以归之于“作”“作”虽然不产生狭义的效益,但过程的本身则不能说没有价值。她举例说:她一个朋友(女性的),租了50亩地,全种了玉米;她同时买了10条狼狗,分置玉米地的四面八方看玉米。从这位女人所得的角度看:喂狗是为了看玉米,种玉米所得则是为了喂狗,基本不产生终极效益(不像种树),这便是一种“作”但在这个没有效益的过程中,她看着那些绿色的茂盛的玉米,她得到了美感、成就感和好心情;她喂养狗,也能够得到喂养宠物的乐趣。因此“作”的过程还是有价值的——只是是广义的价值,而非狭义的效益。

    基于以上认识,张使用“作女”一词,并不含贬义,她笔下的女人并非被作家批评的形象。她是将基于人性(女人性)的“作”和当代女性勇于闯荡、“折腾”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赞美的。换言之,她赋予了“作”以自信、开拓、进取等时代内涵。

    从张对“作”的新解说开去,我们可以赋予“作”更多、更丰富的含义。与其说“作”是一种“女人性”不如说是一种“人性”只是如怜悯、嫉妒、善良、爱美等人性一样,于女性的体现更充分罢了,男人何尝没有这些特性呢?

    当代作家李国文借他笔下人物说:我是一艘船,生就要与风浪为伍的;累了、困了、乏了,我会思念港湾,但我终究要与风浪为伍,要在大海上搏击,那里才是我的天地。但船造于港湾,休憩于港湾,老了,退役了,肯定还是要拖回港湾来。从港湾出发,最终回归港湾,这是船的一生。人呢?人生于土,归于土;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所以船也好,人也好,他们奔走一生,劳碌一生,终了,其位移是零。这不是一种“作”么?但船不能因为终了的位移是零而不出航;人也不能因为终了的位移是零而不“折腾”像道家那样对地球上的生命甚至整个宇宙作宏观的思考,则一切生于无,最终也将归于无。结局是无,但我们仍要“折腾”;一如“万类霜天”仍要“竞自由”仍要生生不息。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万物皆“作”当然,这已经是将“作”作泛化的理解了。

    那么万物为什么要“作”呢?我们当然可以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人性、物性。但也可以用并不复杂的道理来解释,那就是张说的:“作”虽然没有终极的效益,但有过程的价值。也许没有实用的价值,但有审美的价值,感受的价值。

    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是一部探讨人生价值问题的长篇哲理诗剧。它是诗人毕生对人生思考的结晶。全诗探讨了人生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什么的问题。诗人认为: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人生的本质、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过程。人永远得不到满足。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有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即理想。如果没有理想,你会感到郁闷、迷惘,感到生活了无趣味。所以你一定会树立一个目标去追求。而一旦你的这个具体的目标实现了,又立刻回归郁闷和迷惘。你不会满足于、陶醉于这个已经实现的目标中裹足不前。你必然会以它为新的起点,树立一个新的目标去追求。人生就是这样:永远在不满足中追求,在起点——终点(起点)——终点(起点)的无限反复的链条中劳作奔走,直到终结,一切重归于无(对于追求者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作”吗?所以,就个人而言,就终极意义而言,人生的一切都没意义。因为没有人能够永生,而生前的一切又无法带走。你终生为之奋斗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纵如唐宗宋祖等风流人物,费进移山心力,立下伟烈丰功,千百年后也不过换得些断碣残碑,伴着苍烟落照而已。但没有人生下来就愿意死去,或者一懂得终究得死就死去。因为我们虽然无法左右结局,却可以左右过程。使过程丰富而美丽,这肯定是一件有价值而且很有价值的事情。况且我们一生所作的一切,不仅给了我们生前的享受,死后也会继续作为财富为后人所享用,怎么能说是没有意义的呢?所以关于人生,我们应该更准确地描述它,认知它:它是一个“作”又不“作”的过程。

    所以我更认同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倒不是因为我立志要像孔子那样兼济天下,而是为了享受过程、成就自我。

    即使我们的人生被宙斯施了魔咒,我们也要像西西弗斯那样,不停地把生活的巨石从山脚推向山顶,虽然知道结局仍然是滚落山脚;在这个看似没有效益的过程中,我们展示了一种美丽,一种不服输的意志和精神:海浪一次次咆哮着扑向海岸,又一次次无奈地退回原地,又一次次咆哮着扑向海岸——谁能否认这是一道风景,一道永远美丽的风景呢?

    2004/3/30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