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魔力小说网 www.mlxs.cc,沉月无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山里的日子永难忘怀

    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我们心情很是快乐,因为再也不必为每天三餐的饭菜而操心费力了。两个男生吹着口哨,不时地学着两旁松树林、栎树林里鸟儿清脆的叫声。走到山腰看到了山谷里飘浮着的薄雾,三个女生忍不住欢呼起来:哇,好漂亮呀,我们像是到了仙境了!到底是好景不长,不是仙境不见了,而是从没走过山路的我们,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哪里还有心情看风景哦。实在挪不动步子了,我们一屁股坐在山路边的石崖上。抬头望着越来越陡峭的山路,想到今后每天一出门就必须翻山越岭,起初的那股子高兴劲儿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三个女生相互看着直想抹眼泪儿。就这样走几步歇一歇,好容易才到达了山脊上的大队茶场。一踏进屋门我们就瘫坐下来,个个都上气不接下气地喘着粗气。看着我们的狼狈样儿,茶场里的农民们都忍俊不住笑出声来。书记安慰我们说:没关系,慢慢就会习惯的,爬惯了山路就不觉得累了。茶场所在的山脊海拨高度约八百多米,地处孝感、大悟两县的交界处,属于大别山的尾部。茶场的茶园呈阶梯状分布在几座高度相差不大的山坡上,我们每天要去不同的茶园劳动。毕竟那时我们都很年轻,每天出门就爬坡的日子我们很快就适应了,走山路也能健步如飞了。

    结识卷发老知青

    上山之前就听说茶场里还有一位老三届的男知青,和他同时插队的几位知青都招工返城了,他却一直没有机会离开农村。见到这位老知青了,原来他个子不高,也就一米六五左右。皮肤白皙,浓眉大眼,一头天生的卷发又密又黑。在其他知青全部招工离开农村后,大队书记安排他住进了茶场。几年的劳动锻炼让他的体格强壮起来,可以挑起百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知道了一些关于他的情况,他姓程,1950年出生,是66届的初中毕业生,68年下放之前他们全家住在汉口宝善街。在他插队后不久,他的父母因为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被认定为无业游民,全家下放去了咸宁。我猜想,这就是他始终不能被招工的原因。更没想到的是两年后我们五人陆续都被招工进城了,那位老知青仍然继续过着山里的日子。听说又过了好几年,他终于离开了农村,被安排在县城的一家集体企业。

    住在山里的日子,基本没有文化娱乐活动,我们带来的书籍不多,很快大家就传看完了。还有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就是下山看电影,记得那时只要山下放电影,我们六人必定集体行动一个都不会缺席。吃过晚饭立刻直奔山下,看完电影我们借着淡淡的月光有说有笑有唱地行走在山路上。那时看过的影片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青松岭、海港、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还有钢琴伴奏红灯记。

    平日里白天劳动,晚上闲得慌,我们六个人最喜欢的自娱自乐活动就是打扑克牌。那种玩法到底是叫“关三家”还是“管三家”我也记不清了。我们的打法就是三个男生一边,三个女生一边,出牌规则近似“跑得快”但不是单干,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在压倒对方牌的同时尽量照顾同伴出牌。谁先出完手中的牌谁就是赢家,谁最后出完牌,谁就是输家,输家就得在脸上贴纸条。若是一方的三个全都出完,另一方就被“关三家”三人同时贴上纸条。每次打牌都是男老大和女老大被贴纸条的次数多,我们开玩笑说,你们老了总是跑不快。

    对了,该说说贫下中农乱点鸳鸯谱的事儿了。有了老知青的加盟,我们这个知青点恰好凑成了三男三女的组合。大家都正值青春年华,相处得也很融洽。时间稍长点儿,我们就和贫下中农打成了一片,相互之间说话、玩笑可以无所顾忌。于是,从悄悄八卦发展到当面打趣,他们按照年龄把我们分配成三对“恋人”老知青被点配给女生中最大的小李,另外的四人恰好按同庚分成两对。我和小耿属马,小郭和小施属羊。就连邓场长都认为:简直太合适不过了!

    其实我心里也很清楚,和我同庚的男生小耿一直对我特别关照。从小就不吃辣椒的我,一吃辣菜就上火,经常扁桃体发炎。记得有段时间负责做饭的蔡师傅下山休假,小耿顶班为大家做饭。他每次炒菜都会在放辣椒之前为我先留下一份。我不是不明白小耿的心思,但在所有的大事上,我一贯绝对遵从母命,当然不会在自己前途未卜的时候去谈恋爱。因此,我一直把他们的话全当玩笑,对小耿也一直以好朋友相待。

    出于我意料的是,这鸳鸯谱还真的就促成了一对夫妻,就是属羊的那一对,他们的姻缘我是在多年以后才知道的。当初招工之后虽然他们俩各处一地,但一直保持着异地恋的关系,1982年末有情人终成眷属,几年之后他们带着儿子,一家三口定居在汉口江汉区。

    值得敬佩的邓场长

    初次见到老场长时我们都有点儿吃惊,因为他是个驼背,而且驼得很厉害,几乎就是九十度鞠躬的样子。老场长姓邓,那时也就五十出头的年纪。看相貌就知道,年轻时的邓场长应该是位帅哥。尽管长年风吹日晒却依旧皮肤白净,周正的脸庞,浓眉大眼。很快我们知道了,他是在盖房上梁的时候失足从屋顶摔了下来,腰椎骨摔折了。农村的医疗条件不好,那时的农民都很贫穷,根本没钱到大医院治疗,就这样他成了驼背。虽然身体残疾了,但他依旧很勤劳,很乐观,至今他的笑貌还能清晰出现我的脑海里。大队也是为了照顾他,派他上山管理茶场,茶场的劳作毕竟要比农田里的活计轻松许多。以后相处的日子里,我们发现邓场长是个精力充沛的人,一年四季他都有使不完的劲儿。盛夏时节,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我们真希望午休的时间长一点儿,可场长却总是在午饭后打个盹儿就劲头十足了,他一醒来就会冲着我们大喊:“出工哦!出工哦!”有一次那位老知青怨气上来了,小声念起顺口溜:“驼子死了两头翘,又好着急又好笑”厂长耳朵特好使,听见这话也不生气,一边笑着一边佯作要去打这男生。后来这句看似极不礼貌的话竟然成了知青们与厂长打趣的玩笑话了。

    山里的日子,清贫艰苦,但苦中有乐。采茶劳动强度并不大,需要的是眼明手快,是最适合年轻姑娘干的活儿。以前大队茶场没有女孩子居住,只是每逢春季采茶高峰期,就从山下哥生产队调集一批女孩儿上山帮忙,采茶一结束女孩们就返回山下。因为我们三个女知青来到茶场,大队书记从山下抽调了四个和我们年龄相近的姑娘,住进了茶场。一群年轻人的加入,给原本显得寂寞冷清的山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我们很快就适应了山里的日子,和农民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每天游走在山间,虽然一年四季干着不同的活儿,但同样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无论干什么活儿,都同样可以面对大山纵情高歌,大声说笑。虽然一年四季都是粗茶淡饭,几乎见不到柔和鱼,我们几个女生却都长胖了十来斤。大家认为这是:山好,水好,空气好,新鲜米菜都养人。

    有时不在同一座山头劳动,我们便隔着山头互相喊叫,高兴了还要对对山歌。每天我们就这样开心地体会着“对面能说话,相逢走半天”的乐趣。不忙的季节偶尔我们也会偷偷懒,躲在山坳里的一间茅草屋里打扑克。说是躲着玩,但仍是高门大嗓地说笑、斗嘴。等我们回到茶场,场长就会假装严厉地问我们:“你们打牌谁赢了?!”看到我们做鬼脸装样,厨房里的蔡师傅就会假装数落我们:“你们的笑声只怕能传几千里哟,谁还不知道你们在打牌呀。”于是,我们又笑翻了天!

    茶场里的活儿很有季节规律,我们茶场主要生产绿茶。所产的绿茶中质量最好的当数春茶中的毛尖茶。因此春季是我们最忙的季节,谷雨前我们就开始采茶、制茶。场长告诉我们,普通的毛尖茶就是采摘茶树枝上刚长出来的嫩叶尖,普通毛尖茶可以采摘一尖两叶。若是只采一尖一叶制作的茶叶等级就提高很多,如果只采一尖,制作的就是顶级的毛尖茶了。厂长对我们这几个知青很关照,他给了我们一项特权,那就是每年谷雨节前,采茶园里春季的第一批嫩茶尖,自己加工制作一斤特级的毛尖茶,送给各自的父母。九十年代初,我们知青小组在汉工作的四位同学聚会时,仍谈起了对邓厂长怀有的那份敬佩和感激之情。

    练就制茶好手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